让大自然养鱼 “两湖”巧妙“偷懒”一箭双雕- 四川省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blhglj.cngy.gov.cn)—【官网】
欢迎来到本网站!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要信息转载

让大自然养鱼 “两湖”巧妙“偷懒”一箭双雕

发布时间:2016-09-28  来源:广元晚报  点击量:352

我市将大力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力争把“两湖”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机鱼产业基地

 

白龙湖、亭子湖是沿湖群众主要饮用水源地。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将“两湖”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机鱼产业基地。市政府决定在“两湖”发展生态渔业,通过“人放天养”的模式,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沿线群众增收。

为推动“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广元晚报推出特别报道,全方位解析为什么要发展生态渔业、如何推进生态渔业养殖、怎样保障生态渔业发展规范有序等问题。

 

初秋的雨水带来了丝丝凉意,但广元市嘉桓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嘉桓渔业公司)董事长罗发荣及同行工作人员却热情满满,他正要带队前往剑阁县闻溪乡,就“两湖”生态渔业发展的护渔队组建工作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

作为长江、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水源地,白龙湖和亭子湖的水域面积达186.6平方公里,总库容67.7亿立方米,涉及5个县区、38个乡镇,流域人口近120万。两湖的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大规模发展生态渔业条件得天独厚。

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两湖”水域大力推行“人放天养”的生态渔业模式,并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把“两湖”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机鱼产业基地。

 

为何要发展生态渔业?

“两湖”发展潜力大

可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为让“两湖”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年1月,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邹自景便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一同调研商讨两湖生态发展的模式、两湖沿湖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出路,并亲自率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的瀛湖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为两湖的生态渔业铺路。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白龙湖现有野生鱼类47种,白龙湖、亭子湖、升钟湖(剑阁段)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水平。白龙湖在2004年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亭子湖在2015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下一步将争取创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白龙湖亭子湖发展生态渔业的资源与条件得天独厚。

“虽然我们渔业公司才成立不久,但‘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刻不容缓,必须加速推进。”罗发荣告诉记者,“两湖”水域面积广阔,占全市总体水域面积的五分之一。近年来“两湖”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兴起,由于农户排污、地质灾害、游船增多等原因,“两湖”水环境指标、生物多样性受到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

“‘两湖’渔业自白龙湖网箱养殖取缔后,其发展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如此广阔的水域面积就这样‘闲置’颇为可惜,基层政府和库区群众都迫切希望通过开发湖面发展产业。”嘉桓渔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兆永告诉记者,“之前渔民粗放型的渔业发展模式,造成‘两湖’区域大量国有资源浪费,发展生态渔业,是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开发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还带动了沿岸群众致富。”

 

如何推进生态渔业养殖?

人放天养模式  600万尾鱼苗将投放两湖

“全市水域面积158.3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05.3万亩,生态渔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市农业局局长孙洪方向记者介绍,2015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5.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9.5亿元,渔业已成全市农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水产业被市政府纳入全市农业四大板块之一,与粮油、经作、畜牧产业并驾齐驱。”孙洪方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努力构建三大商品鱼生产基地。力争202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突破6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得依赖于“两湖”生态渔业的发展。

经过多次考察和研究部署,今年5月,我市委托四川农业大学编制的两湖的初级生产力调查及大水面生态养殖方案出炉。6月29日,两湖生态渔业发展方案正式出台。

“人放天养”模式,是两湖生态渔业发展的主基调。所谓“人放天养”,就是严格选择放养鱼种,使其形成养殖水体自成生态系统,放养后不人为投放任何的饲料和药物,让鱼通过摄取水中浮游生物和藻类自然生长,达到改善水质和提高产鱼质量的双重效果。

“我们力争10月下旬,在白龙湖库区先投放50万尾鱼苗,目前正准备采购鱼苗。”陈兆永说,大面积投放工作有望11月左右启动,预计今年春节前,在两湖投放600万尾鱼苗。对于鱼种的选择,主要投放鳙鱼和鲢鱼两种滤食性鱼类,前者主要吃浮游动物,后者吃浮游植物,并滤食有机碎屑和其上的细菌,能够对水体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同时也将辅助投放鲤鱼和鲫鱼等杂食性鱼类以及一些底栖鱼类,并适当发展银鱼、青虾、匙吻鲟等特色养殖品种。

 

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

渔业附加值提升  沿湖群众创业和就业机会增多

据了解,“两湖”区域有移民5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超过3万人,多为后靠安置。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就是要让闲置的湖泊“金饭碗”充分发挥效益,带动湖区特别是广大移民和渔民有持续稳定的产业增收致富项目;就是要把生态养鱼赚到的钱投放到“两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困难群众救助上去,促进库区群众脱贫奔康,夯实库区长久和谐稳定的基础。

“渔业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两湖’水域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过程。”罗发荣介绍,发展生态渔业是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培育我市农业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需求。通过“两湖”发展生态渔业养殖,走生态渔业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路子,不仅能提升“两湖”渔业附加值,还能带动和促进“两湖”旅游开发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两湖”生态渔业最终将建成种苗培育、水产养殖、成鱼捕捞、精深加工、储运销售、休闲旅游三次产业融合、协调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可给沿湖群众带来大量创业和就业机会。同时,将极大带动沿湖农家乐、渔家乐、精品渔庄等休闲旅游项目,从而有效带动沿湖群众致富增收。

陈兆永说,通过培育和打造“两湖”生态有机鱼品牌,可大幅提升“两湖”鱼类品质、价值和渔业产值。而生态渔业从种苗投放、日常管护,到成鱼打捞、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无疑又给本地群众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和务工机会。

 

 

■新闻纵深

 

市县组团发展经营

收益用于“两湖”建设

白龙湖是广元市城区饮用水源地,亭子湖是苍溪县城区和沿湖乡镇群众饮用水源地,发展生态养殖,前提是必须严格保证水质良好。以破坏水质、污染水源为代价的养鱼,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坚决禁止。

 

组建公司

市县区共同出资

发展“两湖”生态渔业

为保证饮用水源安全,也为将“两湖”生态渔业发展红利最大程度投入湖区建设和发展,市政府和五县区政府合股(市本级占股25%,五县区共同占股75%)组建嘉桓渔业公司,并授权其为“两湖”生态渔业经营主体。

“嘉桓渔业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罗发荣说,“很多库区群众以为我们是民营企业,但我们其实是国有独资公司,开发的是‘两湖’的国有资产,从这方面来看,其实每位库区群众都是股东,只有把‘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好了,才能保证库区群众的切身利益。”

罗发荣介绍,在具体管理和运作方面,嘉桓渔业公司负责“两湖”生态渔业发展的统一投放、统一捕捞、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经营和管理。同时,“两湖”生态渔捕捞实行捕捞限额制度,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年度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并加强监管,由专业队伍进行捕捞。

今后视“两湖”渔业发展情况,政府或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到白龙湖、亭子湖开发和经营渔业相关配套产业。

 

经营利润

建立库区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两湖”建设

在经营利润分配方面,渔业公司缴纳的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由市财政统筹安排使用。“渔业公司下设白龙湖和亭子湖两个项目部,分别独立核算。(白龙湖项目部的投资及分红比例为青川县54.6%、市本级25.1%、利州区20.3%;亭子湖项目部的投资及分红比例为昭化区35.5%、市本级25%、剑阁县23.4%、苍溪县13.9%、利州区2.2%。)公司的经营利润,按年度分项目部核算后,按市、县区在本项目部的出资及分红比例进行分红。”罗发荣说。

同时,建立库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建立库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把“两湖”生态渔业发展产生的资源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全部纳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全部投放到“两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困难群众救助上去,确保专款专用,促进库区居民脱贫奔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25 blhglj.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单位: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坝新民街266号联系方式:0839-3270880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3号蜀ICP备2021002083号-1 网站访问总量:154373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