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 四川省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blhglj.cngy.gov.cn)—【官网】
欢迎来到本网站!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公示公告

《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

发布时间:2018-02-23  来源:本网  点击量:11101

 

广府办发〔2018〕22号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

发展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

 

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2月6日


 

 

 

 

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

 

 

 

 

2018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1.1项目背景 1

1.2目的意义 1

1.3开发原则 3

第二章 规划区基本概况 4

2.1白龙湖基本概况 4

2.2亭子湖基本概况 12

2.3发展两湖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8

3.1指导思想 28

3.2规划原则 28

3.3编制依据 30

第四章 规划范围、年限与目标 34

4.1规划思路 34

4.2规划范围与年限 35

4.3规划目标 35

第五章 总体功能分区布局 38

5.1禁渔区 38

5.2资源增殖区 38

5.3苗种培育基地 44

5.4休闲渔业区 50

第六章 项目区配套基础工程 55

6.1有机鱼静养基地 55

6.2渔港 60

6.3水产品加工基地 61

6.4水产品交易市场 62

6.5渔业物联网信息化平台 62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 66

7.1前期实施阶段 66

7.2项目实施阶段 66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67

8.1组织模式 67

8.2经营模式 69

8.3利益分配 72

8.4监管机制 76

第九章 投资概算、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 77

9.1投资概算 77

9.2效益分析 78

9.3风险分析 80

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82

10.1生态环境现状 82

10.2主要影响分析 83

10.3主要保护措施 84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87

11.1质量品牌工程 87

11.2人才培训工程 88

11.3监测网络体系 88

11.4管理服务体系 89

11.5科研技术体系 90

第十二章 品牌建设 91

12.1 全市渔业品牌发展现状 91

12.2 “两湖渔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91

12.3 “两湖渔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92

12.4“两湖渔业品牌塑造定位 93

12.5“两湖渔业品牌体系结构 93

第十三章 小结 98

13.1打造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有机鱼品牌 99

13.2建设苗种繁育体系 99

13.3构建加工及流通体系 99

13.4发展休闲低碳旅游配套产业 99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项目背景

白龙湖亭子湖(以下简称两湖总库容67.7亿m3,总水面面积186.6km2,其中经营性水面达160km2,是长江、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水源地同时两湖为鱼类种质保护、资源增殖放流,开展生态渔业等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充分利用两湖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两湖水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养殖,不仅是沿湖县区、乡镇和群众脱贫奔康的热切期望,也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1.2目的意义

市拥有良好的水域资源基础,总水域面积158.3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05.3万亩,占全市总水域面积的66.5 %,辖区拥有亭子湖、白龙湖、升钟湖剑阁段库区三大水域合计30万亩水面资源。据历史资料和调查分析,境内水域共分布178种鱼类。2016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量49030t,其中淡水捕捞产量4398t,养殖产量44632 t,渔业经济总产值共计95994万元。水库产量共计24824 t,占养殖总产量的55.6 %,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8.9 kg

虽然十二五期间市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还存在水产加工品比例较低、品种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低;品牌知名度有限,污染控制不到位,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等问题。如何科学利用好辖区内水域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渔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创造出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成为编制规划的目的所在。

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两减两提三转为抓手。两减即减少养殖排放、减轻捕捞强度;两提即提高渔民收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三转即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采取人放天养的生态发展模式,将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增殖、休闲渔业、品牌营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示范因此,规划编制定位为把“两湖”打造成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的制高点、大型水电工程生态渔业示范点、广元现代渔业生长点、渔业生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渔区美丽乡村建设突破点,对两湖生态养殖效益提高、品牌建立、国民经济增长、渔业经济增长、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渔业经济的生产条件改善、渔业科技含量增强、渔业乡村建设、农(渔)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资源保护方面,一是从物种保护出发,达到保持物种多样性,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目的;二是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人类。首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开发和适度经营,创造经济效益;其次,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能为中国江河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成功的路子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两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最终大幅度提高市水产品的有效供给,打造出一个中国西部最大的生态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1.3开发原则

1.3.1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规模

开发利用活动须建立在保护和管理好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根据两湖的特点、环境容量以及资源环境和自净能力程度等,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不得单纯为谋求经济利益而扩大开发利用范围和强度。

1.3.2大力发展库区生态渔业

一方面应立足于嘉陵江流域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将其作为重点增殖放流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投放滤食性的鲢、鳙等品种,实行洁水渔业,调节和维护区生态环境,最终形成一个生态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1.3.3积极推进安全共享发展

将渔业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维护农(渔)民权益与增进农(渔)民福祉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广大农(渔)民群众创新、创业和创造活力,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让区农(渔)民成为渔业现代化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1.3.4科学有序开发鱼类资源

科学有序地开发鱼类资源是两湖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沿岸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针,对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规划区基本概况

2.1白龙湖基本概况

2.1.1地理位置

白龙湖位于青川县和利州区境内,距市城区29公里,距青川县40公里。

 

2-2 白龙湖地理区位图

2.1.2 地质地貌

白龙湖所处的青川县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地形略呈新月状,以中山地形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海拔3837 m,最低海拔491 m

 

2-3 白龙湖实景图

2.1.3 水域面积

白龙湖总水域面积71 km²(其中经营性水域面积57 km²),其中利州区22 km²,青川县49 km²。沿湖主要产业是农业,无大型工矿企业,水质清澈、无污染,为发展生态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4自然气候

1)水文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9.96亿m3,白龙湖青川库区年平均降水量900 mm,其年内分配不均,地下水径流量较小,除白龙江径流受境外或较大范围空间影响外,其他流域径流的年内分布受降水分布影响较大。

2)水质

按照《广元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要求,白龙湖规定水功能类别为根据《2017年上半年广元市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白龙湖:白龙湖坝前断面水质为优,达到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达到类标准。

3)气候

白龙湖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交界的亚热带温润季风区,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降水量946.5 mm,无霜期215272天。

2.1.5水生生物资源

1)浮游植物

436属,平均密度为225.3万个/L,平均生物量为3.83 mg/L,其中硅藻类占优势,分别为总数的70.27 %82.02 %;其次是蓝藻类,分别为总数的25.27 %15.68 %;绿藻和甲藻的生物量少。

2)浮游动物

4大类18种,其中以桡足类为最多有7种,占总数的38.89 %;其次是枝角类5种,占总数的27.78 %;轮虫类4种,占总数的22.22 %;最少是原生动物,仅两种,占总数的11.11 %。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0.806/L,平均生物量为0.042 mg/L

3)底栖动物

3大类16属,其中水生昆虫最多有12属,占总数的75 %,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各两属;水生昆虫又以蜉蝣目和毛翅目幼虫最多。

环节动物:颤蚓、石蛭等;软体动物:萝卜螺、扁旋螺等;水生昆虫为蜉蝣目幼虫:花鳃蜉、扁蜉、小蜉;蜻蜓目幼虫:箭蜓;襀翅目幼虫:短尾石蝇;鞘翅目幼虫:黄边龙虱;毛翅目幼虫:原石蚕、低头石蚕、纹石蚕、石蚕;双翅目幼虫:隐摇蚊、幽蚊等。

底栖动物密度为405.6/m2,生物量8.75 g/m2,其中水生昆虫在密度和生物量都占优势,密度为287.5/m2,为总数的70.1 %,生物量6.66 g/m2,为总量的74.8 %,其他环节动物最少。

4)大型水生植物和消落区陆生植物

在白龙湖各支流有菹草种群,消落区陆生植物有铁线草、菹草、聚草、轮叶黑藻和野棱角等。

5)鱼类资源

白龙湖目前优势种群为翘嘴红、鲇、鲤、鲫及等小型野生经济鱼类和人工移植的青虾、鲢、鳙,大、小银鱼,以及人工养殖的鲟鱼、中华倒刺鲃、丁鳜、南方鲇、长吻、斑点叉尾等,有少量武昌鱼分布。

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白龙湖蓄水前共有鱼类40种,隶属于61137属。既有属于急流环境生活的种类,也有适于静缓水域的。以植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的鱼类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肉食性鱼类,如鲇、鳜和等。团鱼河至姚渡、刘家河至白水江段皆为多种鱼类的产卵场,湖下游大坝至昭化江段也是重要的产卵场。白龙湖蓄水后,由于水位显著变深和电站发电放水等原因,这些产卵场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鱼类的区系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鱼类甚至已逐步灭绝。

白龙湖蓄水后,原白龙江的水位加深,流速大大减缓,原水域生态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原土著鱼类如裂腹鱼、薄鳅、平鳍鳅等喜急流险滩中生活的鱼类移到库区支流的上游;其它如鲇、红、鳜、和鲫等喜缓流和定居性的鱼类得到了发展。随着人工养殖的兴起,鱼类种类也将会大量增加。目前,白龙湖新增的鱼类主要有467属。

2-1 白龙湖新增鱼类

种类

鲑形目

银鱼科

大银鱼、太湖新银鱼

鲇形目

鮰科

斑点叉尾鮰

胡子鲇科

革胡子鲇

鲇科

南方大口鲇

鲤形目

鲤科鳊鱼亚科

团头鲂

鲈形目

太阳鱼科

加州鲈

由于宝珠寺电站大坝的阻隔,嘉陵江干流鱼类不能进入白龙湖。因此,白龙湖大水面生态养殖除人工增殖投放鱼种实行定向改造外,还应加强对肉食性鱼类的种群控制,以免对养殖鱼类造成严重危害。

2.1.6鱼产力计算方法

1)浮游植物鱼产力

F浮游植物= BG×P/B×a /k

式中,F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提供的鱼产力(mg/Lg/m3

BG——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mg/L

P/B——浮游植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

a——鱼类对浮游植物最大利用率

k——鱼类对浮游植物的饵料系数

2)浮游动物鱼产力

F浮游动物= BZp×P/B×a /k

式中,F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提供的鱼产力(mg/Lg/m3

BZp——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mg/L

P/B——浮游动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

a——鱼类对浮游动物最大利用率

k——鱼类对浮游动物的饵料系数

3)底栖动物鱼产力

F底栖动物=BZb×P/B×a /k

式中,F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提供的鱼产力(g/m2t/km2

BZb——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g/m2

P/B——底栖动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

a——鱼类对底栖动物最大利用率

k——鱼类对底栖动物的饵料系数

4)大型水生植物生产力

F大型水生植物= P×a/k

式中,F大型水生植物——大型水生植物提供的鱼产力(t

P——大型水生植物年净生产量(t

a——鱼类对大型水生植物最大利用率

k——饵料系数

5)细菌和悬浮有机质鱼产力

水层中的细菌和悬浮有机质可被滤食性鱼类直接利用,其提供的滤食性鱼产力按浮游生物提供的鱼产力的一半进行估算。

6)总鱼产力

F= F滤食+ F底层+ F草食

其中,F滤食=F浮游植物+ F浮游动物×S×h×10-6×1.5

F底层=F底栖动物×S

F草食= F大型水生植物

式中,F——总鱼产力(t

F滤食——滤食性鱼类鱼产力(t

F底层——底层鱼类鱼产力(t

F草食——草食性鱼类鱼产力(t

F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提供的鱼产力(mg/Lg/m3

F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提供的鱼产力(mg/Lg/m3

F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提供的鱼产力(g/m2t/km2

F大型水生植物——大型水生植物提供的鱼产力(t

h——有效水深(m)(若平均水深超过10m,有效水深取10m

S——养殖面积(km2

2.1.7鱼产力估算

1)浮游植物鱼产力

平均生物量为3.83 mg/LP/B系数取50,鲢对浮游植物可利用率取25%,饵料系数取30,可为鲢提供的天然鱼产力为75kg/年,单产为12 kg/亩。

2)浮游动物鱼产力

平均生物量为0.042 mg/LP/B系数取20,鳙对浮游动物可利用率取30%,饵料系数取8。可为鳙提供的天然鱼产力为1.45kg/年,单产为0.22 kg/亩。

3)底栖动物鱼产力

平均生物量为8.75 g/m2P/B系数为5,可利用率取20%,饵料系数为7。鲤鲫鱼产力为9.4kg/年,单产为1.5 kg/亩。

4)着生藻类鱼产力

估算单产为0.11 kg/亩。

5)大型水生植物鱼产力

据消落区面积及水生植物生长,利用率为10%,饵料系数为10,估算为3.4 kg/亩。

6)细菌和悬浮有机质鱼产力

水体中的细菌和悬浮有机质可被滤食性鱼类直接利用,P/B系数以50计,利用率为35%,饵料系数为100,为6.11 kg/亩。

7)鱼产力和鱼产量总量

按天然鱼产力的评估推算,亩产为23.24 kg鱼产力合计为1402.2 t。由于采样时间在冬季,采样时水温约15,其结果偏低,因此按实测饵料生物计算增加20%进行计算,鱼产力合计为1682 t。按回捕率35 %40 %计算,鱼产量在589673t

鱼产量的变化受制于鱼产力的变化,但受增殖力度、捕捞、拦鱼设施及凶猛鱼种群等的影响,考虑目前捕捞难度大及凶猛性鱼类影响,其产量明显低于其鱼产力

2.2亭子湖基本概况

2.2.1地理位置

亭子湖是建设嘉陵江亭子口水电站形成的内陆淡水湖泊,位于市城区南10公里。亭子湖总水域面积115.6 km²(其中经营性水域面积103 km²),其中昭化区55.7 km²,剑阁县34.1 km²,苍溪县20.2 km²,利州区5.6 km²

 

2-4 亭子湖地理区位图

2.2.2 地质地貌

亭子湖所处地形基本上为低山、丘陵和溪谷平坝三种类型,土地利用以耕地、林业用地为主,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少,耕地资源相对较紧张。

亭子湖位于嘉陵江中游上段深切河曲内,河谷以平叠河谷与横向谷为主,纵向谷仅占库长的10.7 %。水库同水河段内,岸坡南软硬相间的砂岩与粘土岩、粉砂岩互层组成,岸坡整体稳定性好。库区共发育滑坡38处,总方量2.06亿m3,且92 %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后,6个特大型滑坡中除晒金石未淹外,其余均为半淹状态,但滑体整体稳定;而欠稳定的滑体和变形体规模小、体积小,失稳不会影响水库的运营。嘉陵江与两侧支流东河、西河之间河间地块宽度大于10 km,分水岭高程远大于正常蓄水位,地形封闭条件好,构造作用轻微,没有贯穿河间地块的断裂分布,水库构造封闭条件好。

2.2.3自然气候

1)水文

亭子湖位于嘉陵江中游的上段,江段两岸为中低山、丘陵地貌,高程多在5001000 m之间,相对高差200500 m,丘陵起伏平缓,山体宽厚。坝址区河谷开阔顺直,呈浅“U”型,枯水位370371 m,相应水面宽170200 m,水深35 m,两岸岸坡呈阶梯状。当水库正常蓄水位458 m时,水库回水至广元市上石盘,库长158 km。库区嘉陵江总体流向由北向南,河曲发育,河谷较宽阔,多呈浅“U”型或“V”型,谷底宽100400 m,枯水面宽100200 m

2-5 亭子湖实景图

亭子湖所在干流江段自广元至坝下阆中,长203 km落差102.5 m,河道比降0.5 。其中,广元至昭化25 km,有滩险18处,均为卵石浅滩,落差19.5 m,平均比降0.78 ,枯水流量仅2545 m3/s,边滩低坦,水流分散,滩浅流急。昭化至阆中178 km,有滩险90处,大多以卵石浅滩为主,落差83 m,平均比降0.57 ,枯水最小流量110 m3/s,洪枯水位相差2030 m。不同区段,水体平均流速均在1 m/s以上。库区江段大型支流较小,自上而下主要有白龙江、闻溪河、青牛沟,均位于干流右岸,其中支流白龙江上已先后建成了碧口电站和宝珠寺电站。坝下江段阆中市江段左岸有支流东河汇入。

2)水质

按照《广元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要求,亭子湖规定水功能类别为类。根据《2017年上半年广元市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 嘉陵江干流:水质为优,达到类标准,入境断面八庙沟断面水质为优,达到类标准,上石盘断面、出境断面张家岩水质均为优,达到类标准。

3)气候

亭子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地貌多样性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气候呈区域性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和季节变化突出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6.7 ,年极端最高气温39.3 ,极端最低气温-4.6;无霜期28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90.9 h,年均相对湿度73%;多年平均降雨量1052 mm,时空分布不均,一般南部少于北部,东部少于西部,龙门山、米仓山、九龙山为区域内三个多雨中心,年降雨量在1100~1300 mm左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多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 %以上。

2.2.4水生生物资源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778种属。硅藻32种属,占41.0 %;绿藻23种属,占29.5 %;蓝藻12种属,占15.4 %,甲藻、金藻、裸藻、隐藻分别为4212种属,总占14.1 %

2)浮游动物

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54种属组成。其中优势种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为28种和13种。

3)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2种,其中扁田螺1/m24 g/m2;河蚌0.1/m25 g/m2;合计1.1/m2,生物量9 g/m2

4)水生维管束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3种,其中挺水植物有香蒲2种;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1种;浮叶植物有马来眼子菜1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分布在库湾和上游比较平坦的地带,生物量平均为10 g/m2,其中挺水植物4 g/m2,沉水植物3 g/m2,浮叶植物3 g/m2

5)鱼类资源

根据调查和文献记载,亭子湖有鱼类129种和亚种,占嘉陵江流域记录鱼类种数的87.2 %,其分别隶属于61678属(表2-2),其中鲤形目种数占绝对优势,达77.52 %

2-2 亭子湖鱼类组成

科数

属数

种数

百分率

鳗鲡目

1

1

1

0.78

鲤形目

4

61

100

77.52

鲶形目

4

8

16

12.4

鲈形目

5

6

10

7.75

鳉形目

1

1

1

0.78

合鳃目

1

1

1

0.78

合计

16

78

129

100

近年实地调查亭子湖共收集到鱼类4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3.1%。其中鲤形目鳅科有3种,鲤科有24种,平鳍鳅科1种;鲶形目鲶科有2种,鲿8种,钝头1种;合鳃目合鳃科有1种;鲈形目3种。

2.2.5水库初级生产力

用黑白瓶法测得亭子湖24 h毛初级生产量0.57 mg.O2/L,净初级生产量0.14 mg.O2/L,生物耗氧0.86 mg/L。净初级生产量占毛初级生产量的25%。单位水面的毛初级生产量6.84g O2/m2·日,毛净初级生产量1.68g O2/m2·日。如果把生产量换算成能够直接被鱼类利用的浮游植物湿重为36.2g/m2·日。

2-3  亭子湖初级生产量表

单位:mg.O2/L

水层

即时

黑瓶

白瓶

毛生产量

净生产量

耗氧量

上层

5.24

4.78

5.4

0.62

0.15

0.46

中层

4.60

4.17

4.75

0.58

0.14

0.43

下层

4.39

3.99

4.51

0.52

0.12

0.39

平均

4.74

4.31

4.88

0.57

0.14

0.43

2.2.6鱼产力估算

P/B系数与所处纬度、海拔高度、水文、气象等有一定关系,参考亭子湖的水文、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初级生产量等因素,所取P/B系数浮游植物为50,浮游动物20,底栖动物为5,细菌及有机碎屑为50

1)浮游植物鱼产力

浮游植物生物现存量是0.18 mg/L,折合1公顷水面的生物量21.57kgP/B系数以50计,鲢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25%,饵料系数为30,有效水深为10m,则以鲢为主的鱼产力为30.4kg/hm2。食浮游植物鱼类的渔产潜力为166.86 t

2)浮游动物鱼产力

浮游动物生物现存量是1.41mg/L,折合1公顷水面的生物量172.7 kgP/B系数以20计,鳙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30 %,饵料系数为8,有效水深为10 m,则以鳙为主的鱼产力为297.42 kg/hm2。食浮游动物鱼类的渔产潜力为2859.22 t

3)水生植物鱼产力

水生植物现存量是10 g/m2,折合1公顷水面的生物量100 kg,利用率为10 %,饵料系数为10,则水生植物的鱼产力为1 kg/hm2。食水生植物鱼类的渔产潜力为10.3 t

4)底栖动物生产力

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0.9 g/m2,折合1公顷水面的9 kgP/B系数以5计,利用率为20 %,饵料系数为7,则水生植物的鱼产力为0.8 kg/hm2。食底栖动物鱼类的渔产潜力为5.15 t

5)细菌及有机碎屑生产力

细菌及有机碎屑饵料生物量平均为0.79 g/m2P/B系数以50计,利用率为35 %,饵料系数为100,有效水深为10 m,则食细菌及有机碎屑鱼类的鱼产力为34.18 kg/hm2。食细菌及有机碎屑鱼类的渔产潜力为366.16 t

6)鱼产力和鱼产量总量

综上亭子湖天然生物能提供的鱼产力总计3407t,数据为4月份测定结果,按回捕率35 %40 %计算,亭子湖鱼产量11921363t

综上,两湖鱼产潜力合计为5089t,其中滤食性鱼类产量为4717 t,占92.7 %按回捕率35%40%计算,两湖总鱼产量在17812036 t

2.2.7鱼产力和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鱼产力和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电站运行导致的水面变化、凶猛鱼类种群数量、捕捞规格和能力、防逃设施影响、非法捕捞、投苗规格和数量、集雨面积区域的污染防治能力、消落区水生植物及鱼类产卵场规模、气候变化、外来物种的影响等。

1)鱼种放养

鱼种投放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投放密度设计较为合理,既有产量保证,也能防止养殖密度过高造成鱼类生长缓慢、易引发病患;以品种合理搭配并尊重市场选择(当地养殖户喜爱养殖的品种)为基础,选择滤食性鱼类品种以鲢、鳙为主,杂食性鱼类以鲤、鲫为辅。滤食与杂食性鱼类放养比为8101,一般鲢、鳙以37比例进行常规混养,视浮游动(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调整鲢、鳙的投放比例。

2)降水量

根据年、月降水量资料分析,降水量对水库中总磷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入库河流无机氮、水库NO3和无机氮浓度。降水引起的地表径流向水库输入一定的磷,而该水库水体磷的本底浓度很低,因而水体总磷浓度随降水量而波动。同时,地表径流还会带入大量的无机氮,特别是NO3,因为土壤中NO3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可见,径流在湖区渔业系统中的最主要作用是充当了水库营养物质的搬运工。降水量适宜时将向湖区搬运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磷,对鱼类生长将有所帮助。但水量过大而使水库溢洪时,这也就失去了搬运的意义,相反还会让区饵料生物和腐屑随水流失。

3)水体营养物质供给

氮、磷是限制湖区渔业生态系统中鱼产力的最主要因子。鱼类通过两种途径利用水体中的氮磷。一是有机碎屑线路:地表径流带入大量有机物被鱼类直接利用。二是牧食路径线路:大量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为氮、磷等无机物,氮磷等被浮游植物吸收,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摄食,鱼类通过摄食各种浮游生物,把氮、磷等营养盐富集到体内。按质量分数算,一般鱼体中含氮2.5%3.5%、含磷0.3%0.9%,即从水库捕出1kg的活鱼,可带走水中氮2535g、磷39g。因此,氮磷在适宜范围内,含量越高,鱼产力越大。

4)捕捞强度

捕捞是渔获量实现的过程,没有有效的捕捞方法也难以充分利用资源而形成产量。根据捕捞经验总结,放养鱼类的回捕率为30%50 %时,经营效果极好;回捕率为10 %30 %时,则经营效果好;回捕率小于10 %时,则经营效果较差。由此可知,捕捞是渔获量和效益的保证。亭子湖地形复杂,水位落差大,捕捞强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5)防逃设施

由于亭子湖水文和水动力处于动态变化,加上鱼类生物学特性,如繁殖期鱼类有上朔生物学习性,洪水期有下逃生物学习性,极易使鱼类出逃,如果没有相应的防逃设施将造成经济损失。

6)凶猛鱼类及外来物种

凶猛鱼类和外来物种在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与水域中生态环境因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如饵料、空间、产卵场的竞争及相互残食,而造成了此阶段种群的急剧变化,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或上升。凶猛鱼类如翘嘴红、蒙古红,在湖区中捕食鲢、鳙等放养鱼类的苗种,对鱼产量有一定的损失。

2.3发展两湖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必要性

1)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的客观需要

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两湖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着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基本形成流域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经济高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新局面。

依法保护,目标约束。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积极制定两湖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依法限制污染物排放以及其他对水质有负面影响或威胁湖泊生态环境的人为活动,实行排污入湖总量控制,防止两湖流域环境退化。建立和完善两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强化目标约束,构建两湖流域保护长效机制。

全市统筹,综合施治。坚持实施两湖流域整体性保护,明确两湖水质水量对应关系,统筹协调两湖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措施,促进两湖流域共治。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执法、教育等手段,采用工程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相结合、湖泊治理与河网治理相结合等措施,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改善湖体生态平衡,确保清水入河、河湖同清。

分级负责,各尽其职。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管,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做好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落实企业、社会等各方面治理责任,发挥责任者的主体作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公民参与程度。建立跨行政区的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防机制,形成全流域协同管理新格局。

创新机制,互利共赢。坚持先行先试,创新流域上下游联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各地区的协商与协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全流域的共同保护、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坚持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水资源,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严格执行规划、项目的报批(审)制度,对两湖流域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两湖流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两湖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融。

 “两湖是沿岸群众重要饮用水源地,白龙湖还是广元市主城区60余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和饮水安全是重中之重、头等大事。生态渔业是利用优质的水资源,不投放任何饲料、药物、肥料,在保证水质不受任何污染的情况下,鱼类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自然繁殖生长的一种科学环保的渔业发展模式。同时生态养鱼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利用水域空间,使水体生物链和物质、能量循环处于最佳状态,各种鱼类通过摄取水中浮游动(植)物和有机碎屑,自然繁殖和生长;通过严禁投放饵料、肥料及生物制剂,按照有机食品标准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和污水的排入,达到改善水质和提高鱼类品质的双重效果实现两湖水资源的生态修复。

2)推进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市、县区财政投入2亿多元治理水生态环境,水质优良,是沿湖群众和全市人民一笔宝贵的财富,必须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白龙湖之前大量网箱养殖业主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投放饵料、饲料及生物制剂,这一小部分人虽然致富了,但付出了水质严重污染恶化的惨痛代价。网箱取缔后,两湖良好水资源闲置极为可惜。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和市委市政府反复考察调研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两湖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通过35年努力,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同时通过前期考察发现,全国同类型湖泊景区单独发展旅游都不理想,大多数是通过生态有机养殖反哺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两湖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就是要走生态渔业养殖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生态渔业促进两湖旅游开发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使两湖早日成为广元乃全省全国的新兴旅游区

3)助推库区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农村,核心在产业。两湖范围内有贫困人口3万多人,耕地少且较为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就是让闲置的湖泊金饭碗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好水养好鱼、好鱼净好水。还可带动鱼苗养殖、成鱼加工、冷链物流及康养旅游开发等,形成较长且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又一支柱产业,让沿湖群众从中找到持续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致富来源,让湖区群众共享渔业发展成果,普遍实现脱贫奔康,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补充鱼类资源的重要方法

两湖分别由宝珠寺和亭子口水电站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水电开发,必然对湖区的渔业资源产生影响,鱼类自然增殖和湖区新形成的水面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鱼类自然种群的补充,生态环境的修复须开展湖区渔业增殖。实践证明,发展增殖渔业是发挥水库综合效益有效手段。在两湖进行增殖保护和人工放流,不仅能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扩大种群数量,挽救珍稀特有鱼类,还能增加渔产量。

5)发挥湖区潜力的主要方式

两湖由于水量增大,湖区水流流速变小,泥沙沉积造成水体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以上的水,因浮游植物大量生长而可能造成富营养化将会使水质变差;湖区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而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

“两湖”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植被的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区周围农田、森林营养物质随将于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可能形成富营养化。因此,两湖水域辽阔,库湾、汊众多,消落区面积较大,水体交换次数多,溶氧含量高,外源性营养物质丰富,为鱼类自然增殖创造出良好条件,是发展生态渔业的理想场所。

2.3.2可行性

1)政策环境支持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农渔发〔201639)等文件的出台,表明了新时期渔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四川省已将发展水产业作为推动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水产保增工程:开展老旧池塘改造、粮经复合模式稻田养鱼改造、苗种补贴及技术培训等,每年新增水产品10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及省的渔业发展指导意见,印发了《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广府办发〔201638号)和《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管理暂行办法》(广府办发〔201668),对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2)产业基础深厚

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建设全省渔业强市为目标,全市水产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集约发展,水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和农(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先后建立省级水产重点良种场站一处、市水产科技园区1处,名特优品种养殖基地500余处。建立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品牌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白龙湖水产基地被农业部列为中国绿色食品示范区绿色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区鳙鱼、大小银鱼、江团、青虾、江黄五大类10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水产品认证,汉王山娃娃鱼、青竹江娃娃鱼和白龙湖银鱼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然水域人工增殖放流扎实开展,市县区共投入放流资金600余万元,放流苗种3000多万尾。2016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49030 t,渔业经济总产值95994万元。

3)生态优势突出

境内水面宽广,江河众多,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种群结构多样化。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78种,隶属于718科,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胭脂鱼3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20种。水生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62属,浮游动物84种,底栖动物4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31种。

4)社会环境良好

境内有嘉陵江、白龙江等大小河流80条,水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分布的鱼类178种,珍稀、特有鱼类73种,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鱼类种质基因库。从2003年开始,每年春季都在嘉陵江流域进行大型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通过科学地实施长时间、大规模的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保护渔业资源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5)科技力量支撑

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应用,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为广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不断提高养农民素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引进行业领头企业,带动区域渔业长足发展。

6)产业市场需求

目前全球范围内海洋捕捞产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未来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缺口将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世界水产品消费量在未来30年内将进一步增加,全球年人均消费量从目前约19.2 kg增加到2030年的25 kg。与此同时,水产品的综合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越来越被认识和接受。

随着养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市场空前繁荣。随着两湖旅游发展,外来人口逐年增加,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大,并且两湖生态养殖的有机认证水产品,一方面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距成都、兰州和西安等大城市距离近,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7)成功经验借鉴

浙江千岛湖和湖北清江水库等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和养殖模式,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功发展生态渔业先进经验的案例,以及重庆市长寿湖水库开展的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大水面增殖渔业实践,为湖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1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保障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和谐为目标,以深化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方式、调结构,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健全全市现代水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增强水产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生态良好、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平安和谐的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格局。

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发展思路,在严格保证水质良好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带动两湖群众增收致富,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3.2规划原则

科学合理的渔业利用有利于水质保护。要做到有序利用水面资源,应制定科学的渔业发展规划,加强渔业管理指导渔业生产;在制定两湖渔业发展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使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和水库其他功能等相协调。

3.2.1 坚持渔业利用以生态优先

严格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科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增殖和生态渔业,合理放养滤食性鱼类,达到净化调节水质的目的,通过控制养殖品种、密度和规模,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3.2.2 坚持渔业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加强现代水产产业科技创新,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水产产业,用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用新型经营主体、现代科学管理优化水产产业,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提升水产产业,推动水产产业迈入科技创新、品牌带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3.2.3坚持依法治渔

推动完善渔业地方法规体系,用法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法治护航产业发展,依法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为渔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3.2.4因地制宜、突出特

充分利用两湖渔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优势,加快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种开发利用,重点突破,加快形成规模产业,打造特色水产品牌,实现更多附加值。

3.2.5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两湖生态渔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要求,统筹相关发展规划,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坚持整体规划、科学施策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控后清的原则;坚持分期分批、统筹实施的原则。

3.3编制依据

3.3.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1228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日实施;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26日实施;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9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71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210日实施;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51日实施;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

《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541日实施;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211日实施;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20161130修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农渔发〔201639);

《四川省关于同意调整、划定、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2016227号);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龙湖亭子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通知》(广府办函〔2015154号);

《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广府办发〔201638号);

《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管理暂行办法》(广府办发〔201668)

3.3.2技术标准

《水库渔业设施配套规范》,SL95-941994101日实施;

《水库拦库湾养鱼技术规程》,SL/T178-96199696日实施;

《水库渔业营养类型划分标准》,SL218-98199865日实施;

《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SL563-20112012329日实施;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00261日实施;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199031日实施。

3.3.3相关规划、资料

《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农渔发〔2007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4号);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658号);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农业部,20161231日;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农渔发〔20173号);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三五规划》(农渔技学办〔20179号);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129日;

《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川府发〔201728号);

《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川办发〔201733号);

《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川委  川府发〔20072号);

《四川省水产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四川省水产局,20167月;

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元市人民政府20163月;

《广元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广元市人民政府,201611月;

《广元白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4月;

《四川省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近期重点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省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近期重点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200812月;

《亭子湖初级生产力调查及大水面生态养殖方案》,四川农业大学,20165月;

《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垂钓布点规划》,重庆热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69月;

《广元市亭子湖风景区垂钓布点规划》,重庆热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69月;

《广元市亭子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概念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2月;

《广元市亭子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文本、图集》,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2月;

《广元市亭子湖风景区总体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12月;

《白龙湖风景名胜区近期重点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47月;

《广元嘉陵江旅游总体规划(2015-2025)》,重庆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59

第四章 规划范围、年限目标

4.1规划思路

为合理利用白龙湖和亭子湖的水域资源,保证两湖渔业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两湖渔业资源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在湖区区位、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基础上,结合两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渔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关键建设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旨在提升两湖渔业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增加电站移民的收入。

粗放型集约型,变开发型环境友好型,变单一型多元型,变经验型科技创新型。紧紧围绕生态渔业这个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有机认证水产品生态养殖,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促进渔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努力把渔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

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和生态养殖向两湖投放以滤食性鱼类为主,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辅的放养方案,采取人工控制,实现自然资源向鱼类资源转换;采取生物措施,控制凶猛鱼类和野杂鱼,不断优化生物种群结构;禁止湖区网箱养殖和投饵投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并在两湖筛选出既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又不通航的支流进行电栅拦鱼生态养殖,放养高品质鱼类,增加效益。

同时积极开发渔业生态旅游,探索渔业品牌发展路线,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和渔业休闲示范基地。

4.2规划范围与年限

1)规划范围

白龙湖总水域面积71 km²(其中经营性水域面积57 km²),其中利州区22 km²,青川县49 km²

亭子湖总水域面积115.6 km²(其中经营性水域面积103 km²),其中昭化区55.7 km²,剑阁县34.1 km²,苍溪县20.2 km²,利州区5.6 km²

两湖规划面积共计186.6 km²

2)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72021年。

4.3规划目标

4.3.1主要目标

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发展思路,在严格保证白龙湖亭子湖水质稳定达到类以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带动湖区百姓增收致富,达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渔业发展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路子,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2021年,两湖年产有机认证水产品达到3000 t,争取打造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水产品养殖基地,发展休闲鱼庄、渔家乐800家以上,国家级垂钓中心2个,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渔业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最终达到渔业经济持续发展与水域生态保护协调。

4.3.2近期目标

经过资源增殖、生态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移民的技术培训,到2019,湖区生态渔业初具规模,有机认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00,休闲鱼庄、渔家乐300500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国家级垂钓中心2个,渔业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


                                      4-1“两湖基本情况表                      单位:km2、个、人            


县区名

景区保护面积

乡镇

户数

人数

移民情况

贫困情况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青川

416.3

5

35

325

13626

43323

4466

14119

24

468

1175

利州

3

17

33

5810

27788

526

2728

3

84

266

合计

8

52

358

19436

71111

4992

16847

27

552

1441

 

 

昭化

450.9

14

93

657

30208

108750

3510

15171

33

3917

13794

剑阁

13

47

144

41600

145600

3219

11478

29

5086

16278

苍溪

3

40

241

8020

25177

1767

6053

15

623

1983

利州






165

1077




合计

30

180

1042

79828

279527

8661

33779

77

9626

32055

总计

867.2

38

232

1400

99264

350638

13653

50626

104

10178

33496

备注:统计范围为白龙湖、亭子湖规划范围


第五章 总体功能分区布局

两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由禁渔区、资源增殖区、苗种培育基地和休闲渔业区四大功能区组成。

5.1禁渔区

两湖区域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范围,禁止开展一切养殖活动。其中1)市白龙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以取水口(宝珠寺水电站大坝右侧,东经105°36′33″,北纬32°11′8″)为圆心,半径500m范围内,宝珠寺水电站大坝以上,水库正常蓄水位(588m)以下的白龙湖水库水域;宝珠寺电站大坝及其两侧和一级保护区水域两侧正常蓄水位以上,延伸至两侧山脊线的陆域。2)苍溪县嘉陵江亭子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浙水乡坪江社区五组(亭子口水利枢纽库区内31°50′29.38″N105°52′34.73″E);一级保护区:以取水口为基点半径500m的范围内,在河心预留60m宽的水域作为航道,航道左边界线至左侧沿岸水域。一级保护区水域沿岸、正常水位线(标高458m)以上水平纵深200m范围内的陆域。

5.2资源增殖区

发展两湖生态渔业,鱼类种群结构及数量是关键。资源增殖包括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放流,前期自然增殖恢复与人工放流并举,后期根据湖区鱼类种群资源及种群结构变化情况,因时因地调整放流规模、种类。人工放流的苗种必须为长江原种生产的子一代,并严格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种质标准、苗种质量标准)执行。

同时两湖生态养殖直接利用水域天然饵料,进行放牧式粗养。1)在整个养殖周期不投喂饲料,不施用药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有机认证高品质鱼类;2)放养密度稀、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期间一般不发病;3)投资省、风险低、效益稳。

两湖水面宽阔,水质良好,水温适宜,由于沿岸人口密集,水体中营养盐的累积,加之白龙湖拆除原1.46万口网箱和亭子湖处在蓄水初期,湖区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育,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来源。两湖主要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方面在两湖区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以鲢、鳙为主的放牧品种;另一方面可在支流库湾开展生态立体养殖,提高名优水产品的产量。上述2种放牧式养殖模式,最终达到水养鱼,鱼净水的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同时又可发展两湖生态渔业。

5.2.1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

选择增殖放流种类遵循的依据:湖区本地种;适宜在湖区环境中生长;有利于保护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湖区渔业发展;不同生态位相互补充;能够通过人工繁育获得足量苗种。同时结合《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水生生物影响评价专题报告》明确亭子湖增殖放流鱼类品种和数量为:中华倒刺、华鲮、白甲鱼、岩原鲤和长吻分别为8万尾/年,规格为510 cm,共计40万尾/年,近期放流周期10年,主要补充两湖的土著鱼类自然种群。

由于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湖库区从1997年开始大规模投放银鱼受

精卵,到2010年银鱼销售400t,产值2400多万元,除去船只、网具等成本,移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并且从20111130日起将白龙湖银鱼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加之目前白龙湖下游的紫兰坝库区已逃逸分布有银鱼,估计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库区将有银鱼分布。综上所述,结合两湖生态养殖水域面积和饵料生物总量,确定两湖鱼苗投放方案,主要通过(如鲢、鳙等)以食物链转换的形式吸收利用、磷等营养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这一自然过程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从而调节两湖水质。

根据湖区鱼类增殖资源每年的监测情况,同时切实加强渔政管理,促使捕捞管理制度化、有序化,在鱼种放养前,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整顿捕捞秩序,确保放养项目善始善终,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渔业生产秩序,建立两湖渔业的长效机制。两湖均采取自然生长增殖方式,在适宜地点建造鱼类天然繁殖场,对能够自然产卵鱼类产卵、孵化,逐步形成自然种群;对不能自然产卵的鱼类每年补放鱼种;对在湖区中不能自然繁殖的鲢、鳙,主要保护其天然索饵场、洄游通道;对可自然繁殖的鲤、鲫、团头鲂及其它鱼类在适宜地点建立人工鱼巢,供其产卵、孵化;对鲤科、鲇科类产卵场实行季节性保护;银鱼采取限制捕捞季节,留足补充种群,逐步形成自然种群。

5.2.2生态养殖建设方案

1两湖

两湖主库区不设置任何人为设施,主要投放以鲢、鳙为主的放牧品种,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辅助投放经济鱼类银鱼。

2两湖不通航的支流库湾

两湖不通航的支流库湾通过电栅拦鱼生态养殖的方式进行,采取放牧式作业,以鲢、鳙为主要放牧品种,辅助名优水产品青虾和银鱼,以鱼养水达到水质改良和渔业生产的双重效果。

同时电栅拦鱼设施依地形和水深变化幅度而定,并设置电栅拦鱼的明显标志,以此确定水域为生态渔业区。根据拟定的不通航支流库湾水质条件、饵料生物情况,周边自然环境和生产技术条件,科学合理投放鱼种。

1)白龙湖

白龙湖主航道长约50 km,其中湾汊河道7个,大型的湾汊河流2个(沙州镇、营盘乡)长度分别是21 km17 km。各湾汊水域宽度最窄200 m,最宽1100 m,整个湾汊水域面积约5.54 km2

2)亭子湖

亭子湖主航道长约120.9 km,其中湾汊河道14个,大型的湾汊河流2个(青牛河、闻溪河)长度分别是21 km26 km。各湾汊水域宽度最窄33 m,最宽600 m,水深最浅为7 m,最深60 m。整个湾汊水域面积约30 km2

生态养殖滤食性鱼类主养鲢和鳙,同时投放名优水产品——青虾和银鱼,其中对银鱼等外来种,需经国内科研院所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水域生态安全。同时市农业局对两湖准养鱼种每年进行一次社会公示;并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确保两湖生态养殖所投放的各类苗种性状稳定、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抗病力强,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疫病的滋生和传播,保障渔业生态安全。

上述投放的鱼类主要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对两湖水质将起到很好的调节和改良作用,浙江千岛湖、云南滇池、贵州黔灵湖均为利用鲢、鳙治理改良水质的成功案例。研究表明:获取1 kg鲢、鳙可转化100150 kg鲜浮游生物,可将湖区周边工业、农业和生活产生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予以转化,能有效防治两湖水质富营养化。

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功能,将水有机营养物质转化成鱼类等水产品,又以捕捞水产品形式带出两湖,去除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最终集成现有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生态放牧式养殖,加强质量监管,争创全国知名品牌。

5.2.3其他保护措施

每年均在两湖开展增殖放流,同时实施大鲵栖息地保护与放流,人工过鱼,干、支流生境保护与宣传,科学研究,以及水质监测和渔政管理能力建设。

 

 

 

5-1“两湖及沟汊支流监测点位基本情况表

区域

库汊支流

名称

点位名称

经、纬度

备注


白龙湖主河道

白龙湖沙洲断面


青川县

白龙湖金洞断面


利州区

白龙湖坝前1000m


利州区

亭子湖主河道

嘉陵江虎跳断面


昭化区

嘉陵江红岩断面


昭化区

嘉陵江亭子口库首断面


苍溪县

 

 

张家沟

猫洞沟

E105°4924.65

N31°4954.66

亭子镇(长江村、奋勇村)

简潮沟

浩口溪

E105°5036.66

N31°5452.27

鸳溪镇(浩口村)

 

 

广吉沟

红江村

N32°13′ 20.9″E105°44′30.7″

红岩镇、广吉村、红江村

黄金寺沟

黄龙浩渡

N32°06′13.6 ″E105°43′11.2″

黄龙乡、明水村、黄金村、水磨村、红林村

毗鹿沟

张家渡口

N32°00′ 37.9″E105°46′27.3″

虎跳镇、张家乡、毗鹿村、仙山村、大雾村、松梁村、回龙村、洞坪村

青牛沟

杀人沟渡口

N31°55′13.7 ″E105°43′45.1″

青牛乡、白牛村、文书村、莲池村

 

 

闻溪河江口段

赶场嘴

N:32°2′30″

E105°40′37″

新禾村12组,金钟村12356组,凌丰村123组,清明村45组,闻江社区12

闻溪河闻溪段

巩子坝大桥

N:32°2′15″

E105°35′14″

闻溪乡二郎村等8个村

店子河

炮客嘴

N:31°54′54″

E105°41′18″

木马镇七柏村1234组,华锋村4组,金魁村345组;樵店乡借代林等4个村,杨村镇三合126组,柏仔村 电子乡大河村等8个村

5.3苗种培育基地 

苗种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两湖资源增殖和生态养殖投入运行后,每年将需要大量的规格苗种供应,为保证广元市渔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建立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是其必要措施。

两湖生态养殖为依托,建设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构建现代水产产业化体系,年生产优质水花鱼苗1亿尾,规格鱼苗3000万尾、鱼种450kg,立足本市,面向西部,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

5.3.1区域分布

1)总体布局

两湖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分为一级繁育核心区、二级培育骨干区、三级培育补充区。一级苗种繁育区以引种、保种、选育、繁殖培育水花及小规格鱼苗为主要功能,为水产苗种繁育核心区。二级培育区以各县区已建成的水产养殖场和规划新建的水产苗种养殖场为苗种培育骨干区。三级培育区以各县区可利用的中小型水库、山坪塘、溪沟河湾为苗种培育补充区。新规划建设的水产苗种养殖场重点分布在两湖沿库县区,并覆盖全市其他县区。

2)区域布局

一级繁育核心区主要在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光照充足的地点规划建设。经大量实地走访考察后,前期重点新建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良种场,选址在苍溪县浙水乡红旗村二组、四组,面积约130亩,突出科技含量和示范引领作用,与亭子口增殖放流站形成高低搭配,覆盖四大家鱼至名优鱼种和亭子湖土著鱼类的培育、改良。

二级培育骨干区和三级培育补充区以利州区(含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昭化区(含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等两湖沿湖县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并涵盖全市。

 

5-2 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区域布局规划表

                                                面积:亩

          功能

  区域

一级繁育区

二级培育区

三级培育区面积

新建面积

改造面积

新建面积

昭化区(含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

300

1000

主要分布在有条件的沿湖县区

苍溪县

200

300

1000

剑阁县

100

300

1000

青川县


300

500

利州区(含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300

500

旺苍县


300


朝天区


200


合  计

500

2000

4000

10000

 

5.3.2 建设规模

两湖水产苗种基地建设立足两湖生态渔业发展需要,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适度满足西南西北优质水产苗种需求。规划建设:一级繁育核心区500亩。以生产繁育鲢、鳙、鲤、鲫、草及名特养殖品种水花鱼苗、寸片鱼苗、1.82.0寸鱼苗为主,规划新建标准化鱼苗繁育培育池500亩,实现年生产1.82.0寸鱼苗3000万尾,其中鲢、鳙鱼苗2000万尾,鲤、鲫、草鱼及名特养殖品种鱼苗1000万尾。二级培育骨干区6000亩,提升改造已有苗种培育池2000亩,选择交通、水源较好的地点新建二级标准化培育池4000亩,做为苗种培育骨干区,实现年生产100g150g 鲢、鳙、鲤、鲫、草鱼及名特养殖品种规格鱼种2500万尾,300kg。三级培育补充区10000亩。选择交通、水源和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型水库、山坪塘、溪沟河湾10000亩,规范管理,做为苗种培育补充区,实现年生产200g500 g大规格苗种500万尾,150kg

5.3.3 建设内容及所需资金

一级繁育核心区。主要建设专业化、标准化的亲鱼培育选育设施、产卵孵化设施、蓄水池、暂养池、鱼苗培育池、水质净化设施等,并配套建设检验室、实验室等设施。新建标准化鱼苗繁育场500亩,建设所需资金约2000万元。

二级培育骨干区。在利用撂荒土地及低产下湿田新建苗种培育场的基础上,对现有苗种培育场进行改造提升。需改造鱼池2000亩,新建苗种培育池4000亩,建设所需资金约9000万元。

三级培育补充区。主要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型水库、山坪塘、溪沟河湾进行种苗培育,建设面积10000亩。其中在剑阁县长岭乡井坝村规划建设水产苗种培育基地3000亩。剑阁县长岭乡井坝村位于剑阁县南部,是升钟水库重点淹没区,距老县城普安82公里。井坝村海拔余400 m,地势较为平缓,光照充足,水源条件较好,结合两湖生态渔业苗种基地建设,拟利用升钟水库剑阁段长岭乡库区优势资源。

5.3.4 经济效益分析

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年可实现产值2520万元,实现利润800万元。其中:一级繁育核心区500亩年可生产1.82.0寸规格鱼苗3000万尾,产值4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二级培育骨干区6000亩年可生产100150 g规格鱼种300kg,产值1520万元,实现利润480万元。三级培育补充区10000亩年可生产200500 g大规格苗种150kg,产值600万元,实现利润220万元。

5.3.5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在土地使用、财政扶持和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将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做为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技术保障

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建立水产专家团队,加强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的培训指导和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

3)组织保障

《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方案》由市、县农业部门、湖区管理部门、所在乡镇政府、市嘉桓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按照《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组织实施。

5.3.6 建设管理规范

1)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两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2)规范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四川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淡水鱼类原、良种场建设要点》(农业部)

《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农业部)

3)规范的解释与监督

本规范是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准则,由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行。

4)水产苗种基地建设

有固定的生产场地,符合区域发展规划,达到当地抗洪、防涝的相关标准,交通、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充足,光照好。

生态环境优良,取水口上游1公里内无污染源,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适宜经营种类的生长、繁殖和遗传性状的保存。  

建有完善的注排水系统,进水口位于排水口上游,进出分流;有严密的防止苗种逃逸和其他种类混入的拦鱼设施;具备养殖用水预处理设施,养殖废水须经过净化处理,排放符合要求。

配置与水面大小和生产能力相应的粉碎(打浆)机、清淤机、增氧机、投饵机、配置同生产能力相应的苗种筛选工具和捕捞网具。池塘整齐联片,池与池之间严格隔离,各类大小鱼池的比例合理。单个鱼苗培育池适宜面积为23亩,鱼池深度为1.52.0 m,单个鱼种培育池适宜面积为310亩,鱼池深度为2.03.0 m,单个养殖场连片养殖水面不低于50亩。池塘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规范标准执行,防渗保水,运行安全。

特殊繁育条件的种类,应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和配套设施。

具备办公室、实验室、资料室和仓库等管理设施,场区布局科学、道路通畅、美化整洁。

5)苗种生产管理规范

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按要求经过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应根据养殖种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点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过程应有完善的生产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引种、引进种的培育、繁殖、苗种培育、后备亲本培育和使用催产药物等记录。苗种来源清楚,记录资料完整准确。采购的苗种、饲料、鱼药等生产投入品须来源于合法生产企业,严禁使用禁用药品,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逐步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生产水产种苗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取得《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自繁自用的除外)

从省外引进水产种苗,须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出售或运输水产苗种须在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产地检疫,取得《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

在每年的生产闲季对产卵、孵化、育苗、沟渠、机口、闸口、隔离等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并开展池塘清淤和坡埂修整工作;维护好增氧机、水泵和照明电器等机电设备及配电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做到安全用电。

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增强品牌意识,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6)水产苗种基地建设审批

遵循自愿申请、逐级申报的原则。

由拟建水产养殖场业主向当地乡镇申报,乡镇政府向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小组按照《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方案》和《白龙湖亭子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相关要求进行审核,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建设。经批准建设的苗种繁育场完工后须市两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5.4休闲渔业区

5.4.1优势

休闲渔业以渔业景观为基础,渔业经营活动为主要内容,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观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服务的新型旅游产业。休闲渔业具有观光旅游、农业高效、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推进自然人文市场一体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促进农游结合,达到自然文化科技旅游农业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它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现代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以休闲渔业为发展方向的生态和绿色旅游,已成为水产业飞速发展的又一增长点,目前在四川省内外广泛开展。

5.4.2规划布局

针对两湖的具体沿岸环境,可开展的休闲渔业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1)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2)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3)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沿线河流蜿蜒曲折,深浅宽窄不一,低丘错落其间,展示了城在山中,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水乡风貌,根据其水网总体状况,适宜发展成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的内陆水网休闲渔业产业带,重点开发成为自然与文化融合、布局多变、景观质朴的生态休闲胜地,集旅游观光、游钓休闲、阳光浴、渔家乐、休闲度假、教育示范,配以民情、民俗建筑景观及其歌舞表演活动之功能,使之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

两湖休闲渔业区主要位于青川县沙洲镇、昭化区和剑阁县江口镇、闻溪河段,以及红岩镇广吉河口为重点,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淹没区搬迁新建的乡镇区域,发展游钓渔业、渔业文化村建设和休闲渔业节,其余支流库湾为观光区。

其中两湖休闲渔业布局主要分为垂钓基地、渔业新村、渔博文化三个板块。

5.4.3 垂钓基地

充分发挥两湖形成的广阔水域,结合当地旅游规划的生态养殖区,游客既可钓鱼休闲,欣赏库区壮丽的风景,同时饱尝鱼产品或购买鱼货。垂钓已成为全球颇受青睐的休闲活动和竞技运动,有计划的创办一批环境条件优良符合竞赛标准的吃钓基地,吸引海内外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开展游钓活动。

在保证两湖水质稳定达到类以上的前提下,重点为水质安全和环境卫生,两湖垂钓基地布局应在可控的合理范围内,统一由渔业公司建设经营,并且做好垂钓基地的水质监测和环境卫生,同时取消由沿湖农户未经批准、不在规划范围内建设经营的分散垂钓点。

5.4.4 渔业新村

借助于两湖沿岸村落、道路畅通、农舍依水而建、河岸景色尽收眼底等优势,建设渔村民俗文化村,打造渔业主题景点,开展以为主题的休闲渔业、餐饮住宿等系列活动。一是开发渔村饮食文化,利用农舍,打造渔家特色宴,发展特色餐饮;二是建立渔文化展示馆,展示传统渔船、渔具和水库库区常见鱼类标本、基本知识介绍等;三是直接让游客参与捕捞生产实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参与撒网、捕鱼等活动,当一次真正的渔民,使广大游客真正领略到两湖特色风光,加速库区休闲渔业产业链的形成。

1)白龙湖重点打造渔业景点

白龙湖重点依托飞凤码头、沙洲码头、金洞乡垂钓基地、文武村垂钓基地建设打造渔业新村,同时新建三堆游客中心和观景平台,重点打造水寨、太阳湾、湖心岛三个渔业休闲景点,形成沙洲码头文武村钓鱼基地渔业休闲带,三堆游客游客中心观景平台飞凤码头水寨湖心岛太阳湾金洞钓鱼基地渔业休闲带。打造垂钓贸易休闲观景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新型休闲模式。

2)亭子湖重点打造渔业景点

最终亭子湖形成三个渔业休闲地理集群,北部的射箭红岩沙坝渔业观光贸易集群,中部的闻溪江口虎跳樵店青牛店子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集群,南部的鸳溪浙水亭子休闲娱乐文化集群。

5.4.5 渔博文化

开展各种欢乐、繁荣的休闲渔业节活动:开渔节、捕鱼节、钓鱼节、渔人节、鱼饰节等。举办形式多样的节庆,呈现欢乐的人群、促进区域交流,促进渔业文化和经济的新发展。

将岸线赋予生态生活的主题并进行整体设计,风格统一鲜明,打造成为一条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生活性的绿色滨河长廊。围绕这两大主题,各个组成部分有机的布局,营造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景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岸线。

5.4.6发展思路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1)政策扶持

休闲渔业是新兴产业,政府应加强扶持力度,在培训、资金、税收等方面推出优惠措施。整合渔业、旅游、科研、企业等各方面资源,通过如开渔节、钓鱼赛和渔业博览会等形式多样的节庆和渔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推广两湖休闲渔业,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管理

发挥渔业、旅游、工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协同作用,加强综合管理。严格贯彻《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业许可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实施配额制度和许可制度,采用专营休闲渔船与兼营休闲渔船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有序放宽专营渔船的配额。要制定规范标准,加强安全和卫生监管,对经营者、环境、渔区、渔期、渔船、渔排、渔具渔法都应有严格的要求,做到有序可循、有法可依。

3)培训引导

渔民从生产性渔业转入到休闲性渔业,在一定时期内对自身的天然资源优势看不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不能很好的把握时机,这就需要通过专家指导和项目示范,带动渔户向休闲渔业方向发展。切实解决渔民的转产转业。要在培育市场特色上下功夫,引导渔民打响渔家宴” “渔家乐” “渔家客栈等独具魅力的特色品牌。多数渔民接受教育程度偏低,应大力开发水产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训渔民市场营销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以适应现代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4)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5)组织协调

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将分散的渔民渔户联合起来,把单一的项目路线纳入整个村镇或旅游片区,形成区域性休闲基地和观光渔业带,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强化行业自律。协调和保护渔民(户)的利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六章 项目区配套基础工程

根据两湖生态和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配套基础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有机鱼静养基地、渔港、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联网信息化平台。

6.1有机鱼静养基地

大水面捕鱼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张网中的渔获物可达几万到数十万斤不等。根据有机鱼标准和确保渔获物价格波动相对稳定,须经过暂养后(约20/批次),再均衡上市。白龙湖亭子湖主河道水体流速和水位落差均较大,如在张网中暂养,极易导致渔获物大批量死亡。渔获物通过暂养适应高密度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品质,提高运输成活率,为品牌创建打下坚实基础,也能从根本上解决沿湖群众购买两湖有机鱼的刚性需求,规范销售管理。通过实地调研,初步规划在青川县沙州镇、利州区三堆镇、昭化区虎跳镇、剑阁县木马镇和苍溪县鸳溪镇新设有机鱼静养基地。选址在避风库湾,设置的暂养箱内禁投饵料、生物制剂。浮箱、网具等材料均符合环保要求。

6.1.1暂养箱的规格与设置

1)暂养箱规格

网片:尼龙结节网片。

浮箱:滚塑浮箱,此类产品外壳采用高强度环保塑胶制造,一次成型,具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耐高温,耐酸碱,耐撞击,强度高,不易老化,无污染。内部充满整块EPS泡沫,即使由于年限长造成外壳破损,也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

外结构:采用全钢架结构,为便于生产,网箱中间生产道两侧均设置栏杆,周边生产道只在内侧设栏杆。

进(出)鱼口:每口网箱外侧于水下设置进(出)鱼口一个,由不锈钢管焊接制作,分外框架与不锈钢门两部分。网衣绑在外框架上,并延伸出一部分用以连接活鱼运输船。

分级筛:相邻网箱设置分级筛一个,由不锈钢管焊接制作,同样分外框架与不锈钢门两部分,设置不同筛目对成鱼进行主(被)动分级筛选。

2)暂养箱设置

设置原则:暂养箱设置在离码头较近、避开航道、上游无污染源、不受洪水直接冲击、水位较深、水流较缓的避风库湾内。暂养箱呈田字形顺流(风)摆放,每11口为一组,白龙湖、亭子湖分县区共设置5组。

在暂养箱框架四周选择一定数量的固定点,用100kg以上的铁锚锚定。暂养箱要求可适应数十米的水位落差,以及可以根据生产计划灵活移动。

 

 

 

 

 

 

 

6-1暂养箱设置方式

 

 

 

 

 

 

 

6-2暂养箱横截面示意图

6.1.2暂养流程

1)操作过程及用具器械应满足GB/T19630.1-2011等有机食品相关生产要求。

2)暂养箱入水安装好一周后方可投入使用。

3)根据捕捞量及销售订单,将捕捞起来的成鱼转移至活鱼运输船中。

4)由活鱼运输船运送至暂养箱。

5)暂养时间根据鱼体实时监测情况确定,一般不低于4小时,不超过20天。

6)暂养期间做好监测记录,不投饵、不投肥、禁用除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外的任何药物。

6.1.3安全生产

1)暂养箱配备水上安全器材,如:救生圈、救生竿;

2)登陆暂养箱必须穿戴救生衣;

3)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恶劣天气禁止登陆浮台;

4)暂养箱工作人员须作好各项生产及安全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6.1.4规范性文件

GB/T19630.1-201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SC/T 1006-1992 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SC/T 1007-1992 淡水网箱养鱼操作技术规程

参照标准:

DB33T 847-2011 有机鲢鳙鱼养殖技术规范

DB34T 736-2007 水库有机鲢鳙生产技术规程

 

 

 

 

 

 

 

 

 

 

 

 

 

 

 

 

 

6-3千岛湖暂养箱样式图 

 

 

 

 

 

 

 

 

 

 

 

 

 

6-4 类似浮箱示意图

6.2渔港

重点在两湖生态养殖区范围内,进行渔港规划建设。主要为当地渔民提供渔船停泊靠岸,渔货卸港和渔船补给服务,为满足各类鱼产品随时进出港和各类鱼产品的冷藏、交易需要,集渔船停靠、鱼产品冷藏、销售、渔需物资交易、渔政管理、渔民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渔港。为渔业船只提供安全停靠、水上安全救助,水产品和渔需物资转运,水产品冷藏,渔业信息等服务,促进渔业的安全生产和水产品交易上市,强化渔业综合执法,最大限度地消除渔业安全隐患,促进我省渔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国西部渔业经济发展作贡献。

在白龙湖和亭子湖规划建设渔港6个,其中,前期白龙湖拟建1个,亭子湖拟建2个。第一期建设白龙湖利州区渔港和亭子湖红岩镇渔港,后期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其余渔港

6.3水产品加工基地

 研究和采用淡水鱼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最终解决卖鱼难问题,促进两湖渔业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走出四川、面向全国。渔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与不稳定性,水产品具有易腐性,为保证水产品在全年各季节、各地区均衡供应,应着重解决淡水鱼的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利用水产品制取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水产品加工比例。

依托渔港规划地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基地3个,白龙湖1个,亭子湖2, 主要以冷冻制品为主,深加工产品为辅。前期在白龙湖和亭子湖分别建设500 m2600 m2,年加工量达2000t。后期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建设。水产加工基地拟建设冻库并购置完善加工设备,增添各类检测设备、运输设备,主要生产名优鱼肉及鱼肉制品,以两湖大库养殖的鲢、鳙、青虾等有机水产品为主,加工产品主要以冷冻制品为主,深加工产品为辅。冷冻制品以冻全鱼为主,也有冻鱼段、冻鱼片;其他水产品的冷冻制品加工,则有冻对虾、冻虾仁等。深加工产品包括罐头、腌制、干制产品等,如鱼丸、鱼饺、鱼豆腐和鱼片等。

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广元、成都、重庆等周边市场,同时可销往陕西、甘肃等地。

6.4水产品交易市场

两湖渔港的水产品中绝大部分将在水产品交易市场批发销售及转入陆运,为方便水产品的及时销售和运输,依托水产品加工基地,紧靠渔港处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

在白龙湖和亭子湖共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3个,白龙湖1个,亭子湖2个。依托水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前期在白龙湖和亭子湖分别建设500m2680m2的水产交易市场,后期根据实际需要再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依托渔港综合管理区共同建设,在码头上部预留地设置港口综合管理用房。主体建筑共4层,局部2层,一楼为水产品和渔需物资交易市场;二楼至四楼为办公管理、渔民培训及综合执法用房,该部分主要为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建设。配套建设货物集散堆场、绿化和适当位置设停车场地。

6.5渔业物联网信息化平台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基地。

6.5.1现代渔业物联网的应用

1)在水产养殖水质监控方面的应用

基于智能传感、无线传感网、通信、智能处理与智能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开发的,集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智能组网、无线传输、智能处理、预警信息发布、决策支持、远程与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可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及水质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2)在水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

3)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方面的应用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条形码及温度传感等先进技术对水产的育苗、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水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溯源管理。

6.5.2两湖渔业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渔业生产主要包括养殖、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追溯等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个环节的不同控制点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系统管理,从而实行渔业各环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流畅,提高整个渔业生产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1)智能养殖监控系统

智能养殖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气象环境检测、水质自动监管、数据化养殖管理。

气象环境检测主要包括:风力大小、风向、光照强度、日照长短等检测单元。

水质自动监管主要包括:水温、溶氧、pH值、氨氮含量、杂质等单元。

疾病预警诊断主要包括:水环境预警、非水环境预警、症状预警部分。

数据化养殖管理主要包括:水质检测分析、数据采集传输、水质调节处理、系统监控养殖密度、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等单元的管理。 该系统可实现对水质和养殖环境等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测以及异常报警、疾病测报、水质预警。采用无线传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信息传输通道,将异常报警信息和水质、疾病等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养殖管理人员,养殖人员在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发送指令到监控中心指挥生产。

2)水产品加工与储藏系统

水产品加工与储藏主要包括:入厂检测、出厂检测、渔药和添加剂残留量检测、包装、标识,保鲜、入库,出库、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及防腐剂添加量的安全控制等。首先,利用药品残留量监测分析仪对渔药和添加剂残留量进行分析检测,运用化学分析技术对产品原料进行分析,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利用条码进行标识和识别,获取水产品质量的相关信息,确保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控。然后,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冷藏室的环境监测,构建冷藏室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及冷藏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控制。配备冷藏集装箱,大型冷藏车等低温运输工具,安装车载系统定位,实现后期的运输溯源。

3)水产品配送系统

配送系统主要包括:入库、出库、运输方式、运输计划、运输路线、水产品状态探测、车辆定位、跟踪和监控等。产品运至配送中心时,工作人员利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作业,通过扫描包装箱的RFID标签,将入库位置和入库时间以EPCIS事件形式上传到配送中心服务器中,设置入库标识。产品出库时,工作人员利用RFID手持终端扫 描包装箱上的RFID标签,将出库位置、出库时间及相应批次以EPCIS事件形式上传到配送中心服务器中,并设置出库标志。根据监控中心的数据计算出最优运输方案、运输计划、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等,通过车载GPS实现跟踪和监控。

4)销售管理系统

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销售入库事件,产品拆箱事件和产品销售事件。销售管理系统主要是零售商的联系方式、地址以及相应的销售能力信息,以便零售商对农产品零售的增加、撤销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处理产品销售订单模块和对水产品销售进行分析和预测。

5)信息查询和追溯系统

信息查询和追溯主要包括:生产商、制造商、生产日期、有效期、流经的环节,RFID标签、二维码等单元。在物品识别环节,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把RFID标签中的规范性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再通过无线网络和处理器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在加工环节中,阅读器读取包装箱上的条形码信息,并将其传送到管理系统;在零售环节中,通过扫描商品的条码信息,并传输到系统数据库;销售时,通过二维码扫描器扫描商品的信息,并将扫描的信息传输到系统数据库,当读写器读取到信息并解码后,将信息录入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以上一系列数据交换、认证、系统数据分析、信息查询和数据管理等环节实现了公共资源共享、系统权限分配,信息查询和产品追溯等功能。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

7.1前期实施阶段

7.1.1相关养殖证件的办理

市政府批复该《规划》后;

7.1.2养殖品种的试养  

20172018年。

7.2项目实施阶段

7.2.1  201712月~20182

完成该规划的审批和县区实施方案。

7.2.2  201712月~201812

按每年水库水质动态监测结果,逐步在各支流库湾开展生态养殖,苗种繁育基地完成基建同时试生产,以及项目区配套的主要基础工程建设

7.2.3  201712月~201812

休闲渔业区、物联网及相关配套实施的建设

7.2.4  201712月~202112

完善渔业人才培训,配套相应水生检疫设备和人员,同时进一步实施生态养殖

7.2.5  20185月~202112

按每年水库水质动态监测结果,逐步完成规划的相应休闲渔业活动。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8.1组织模式

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实行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整合利用,采取政府管理水面、业主经营水产的模式,市、县区政府共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湖区管理机构共同承担具体的规划、组织和监督管理职责。

8.1.1 统一经营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规定,两湖水资源是跨五县区行政区划的由市、县区政府统一管理使用的国有资源,在未经允许或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个人或企业不得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市、县区政府将两湖水产养殖经营权行政许可授权给广元市嘉桓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桓渔业公司)经营,嘉桓渔业公司同时承担两湖保护水质、发展经济和造福百姓的社会职责,所有经营生产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主要有以下的优势:1)有利于环境保护。若引进外来民营企业或私营业主进行渔业养殖,业主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难免铤而走险投放饲料、肥料污染水质。而嘉桓渔业公司作为市县区政府共同投资的国有独资企业,须按照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措施发展生态渔业。2)有利于规模经营。两湖涉及5个县区38个乡镇,生态渔业发展单打独斗不利于统一政策、提高附加值、产生规模效益和做大做强,不利于提升渔业品牌和两湖知名度。两湖生态渔业必须组织一个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的经营主体,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3)有利于品牌打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宗淡水鱼生态养殖的商机在于规模和品质,须建立统一投放、统一捕捞、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体制机制。尤其是统一培育和打造富硒富锌有机鱼品牌,可大幅提升两湖鱼类品质、产值和价值,并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增加百姓就业和务工机会。4)有利于安全管理。根据《航道法》相关规定,两湖主河道和主要支流不能设置拦网,若各县区分段养殖或分段承包,势必造成物权纠纷和不安全隐患。5)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只有统一组织实施,才能让两湖群众共享生态渔业发展成果,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目标。

8.1.2 联动管理机构

1)市两湖管理机构代表市政府行使市本级出资人权利,按《公司法》相关规定履行市本级股东权利和义务,负责对两湖国有独资渔业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2)市两湖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市住建、公安、农业、海事、环保、水务、质监等部门以及组织县区执法部门,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及相关工作。

3)市农业局是两湖渔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两湖生态渔业养(增)殖规划、技术标准制定、行政审批、渔政执法、监督检查等工作。

4)相关县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两湖渔业管理日常工作,沿湖乡镇、村组承担本辖区渔业生产日常管护和湖面垃圾打捞工作,并配合执法部门做好两湖辖区内执法、管理等工作。

8.2经营模式

8.2.1组建渔业公司

市、县区政府将两湖水产养殖经营权,行政许可给嘉桓渔业公司,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青川县、利州区政府给嘉桓渔业公司颁发了两湖《水域滩涂养殖证》,嘉桓渔业公司是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合法的、唯一的经营和管理主体,具有在两湖进行水产养殖的合法经营权。

嘉桓渔业公司是市、县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实行股份制管理,市本级占股25 %,各相关县区按库区面积、移民数量、经营水域面积2:3:5折算股份,共同持股75 %。其中昭化持股22.93 %,青川持股19.35 %,剑阁持股15.11 %,苍溪持股9.01 %,利州持股8.6 %

两湖生态渔业发展由嘉桓渔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各相关县区不再单独设立渔业公司。昭化区东盛国有投资有限公司、青川县恒兴国有投资有限公司、剑阁县剑雄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苍溪县圣丰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利州区利元国有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作为5县区政府的出资人,代表各自县区政府在嘉桓渔业公司出资、持股,并以股东身份参与两湖生态渔业发展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公司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县区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并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

嘉桓渔业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根据生产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接受市、县区库区管理、国资、农业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8.2.2资源有偿使用

两湖经营性水面为有偿使用,首次使用期限不超过10年。渔业公司按《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和《渔业法》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8.2.3规范捕捞行为

根据《渔业法》相关规定,对两湖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域;两湖生态鱼的捕捞实行捕捞限额制度,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年度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并加强监管。

嘉桓渔业公司在实施捕捞前,需制定详细的捕捞方案报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捕捞方案将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两湖的捕捞实行公开选聘捕捞技术团队,捕捞技术队员全部从两湖群众中产生,培训合格后上岗。嘉桓渔业公司正在沿湖群众中开展招聘100名捕捞队员工作,经库区管理、农业部门和沿湖乡镇审核,目前已招聘60名;公司选聘的外地专业捕捞技术团队正对捕捞队员进行技术培训。

8.2.4规范垂钓管理

为了促进两湖休闲垂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沿湖群众增收致富,须规范管理垂钓活动。2016年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整治白龙湖亭子湖违规建设项目和规范渔业经营秩序的通告》《白龙湖亭子湖垂钓布点规划》《白龙湖亭子湖垂钓管理暂行规定》等系列政策,对两湖垂钓管理办法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1)垂钓活动只能在规划确定的范围内进行,禁止在规划范围和地点外进行垂钓;2)规范建设近岸相对固定钓鱼平台。沿湖农户可以个体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向所在乡镇政府提出钓鱼平台建设和经营申请,经县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批后,抄送嘉桓渔业公司备案取得经营管理资格;3)经营业主在垂钓区域内设置厕所、垃圾箱、安全设施等配套设施设备,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垂钓经营活动。

由于目前夜钓安全保障等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健全,为保障垂钓者安全,两湖范围内暂行禁止夜钓,主要是考虑到,后期嘉桓渔业公司将会同相关县区、乡镇规划建设专门的夜钓场所对外开放。

8.3利益分配

8.3.1效益估算

两湖经营性水域面积共计160 km²(白龙湖57 km²,亭子湖103 km²),初期需投放各类鱼苗800万尾,其中滤食性鲢、鳙鱼苗约500万尾。通过每年的捕捞监测情况,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轮捕轮放增加单位渔产力,滤食性鱼类鱼产潜力为5000 t,第三年起,每年捕捞量为3000 t;有机鱼平均价格按20元每公斤计算,总产值为6000万元。鱼苗成本2000万元,管理成本一般按总产值15%计算,约600万元。加上其他鱼类的收入每年纯利润可达3500万元。

8.3.2股权构成

渔业公司由市、县区共同持股,市本级持股25 %,青川县持股19.35 %,利州区持股8.6 %,昭化区持股22.93 %,剑阁县持股15.11 %,苍溪县持股9.01 %(持股比例折算详见表8-1)。资金公司注册资本金总计人民币1000万元,市本级作为公司发起人以货币方式出资2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政府指定的出资人,以货币方式按持股比例共计出资7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5 %

渔业公司下设白龙湖和亭子湖两个项目部,两个项目部分别独立核算。白龙湖项目部的投资及分红比例为青川县54.6%、市本级25.1%、利州区20.3%,亭子湖项目部的投资及分红比例为昭化区35.5 %、市本级25 %、剑阁县23.4 %、苍溪县13.9 %、利州区2.2 %(具体测算情况见表8-2)。

渔业公司严格按市场化模式经营,要争取国家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扶持及项目资金,投入两湖种苗场建设、种苗投放以及产品研发,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融资使用效益。


8-1“两湖渔业开发公司县区持股比例计算表

县区

水域面积

移民人口

经营水域面积

三项合计后占两湖比例

在共同占股75%中所占比例

面积数

占两湖

比例

20%折算后

该项所占比例

人口数

占两湖

比例

30%折算后

该项所占比例

面积数

占两湖

比例

50%折算后

该项所占比例

青川

49

26.26%

5.25%

14119

27.89%

8.36%

39

24.37%

12.19%

25.8%

19.35%

利州

27.6

14.79%

2.96%

3805

7.52%

2.26%

20

12.5%

6.25%

11.47%

8.6%

其中白龙湖

22

11.79%

2.36%

2728

5.39%

1.62%

18

11.25%

5.62%

9.6%

7.2%

其中亭子湖

5.6

3%

0.6%

1077

2.13%

0.64%

2

1.25%

0.63%

1.87%

1.4%

昭化

55.7

29.85%

5.97%

15171

29.96%

8.99%

50

31.25%

15.62%

30.58%

22.93%

剑阁

34.1

18.27%

3.65%

11478

22.67%

6.8%

31

19.38%

9.69%

20.14%

15.11%

苍溪

20.2

10.83%

2.17%

6053

11.96%

3.59%

20

12.5%

6.25%

12.01%

9.01%

合计

186.6

100%

20%

50626

100%

30%

160

100%

50%

100%

75%


8-2 市、县区股比及投资分红比例测算表

渔业公司股权比例                                                   单位:万元

出资人

市本级

青川县

利州区

昭化区

剑阁县

苍溪县

合  计

出资额

250

194

86

229

151

90

1000

股权比例

25%

19.35%

8.6%

22.93%

15.11%

9.01%

100%

白龙湖项目部出资及分红比例

出资人

青川县

市本级

利州区

合  计

出资额

194

89

72

355

出资及分红比例

54.6%

25.1%

20.3%

100%

亭子湖项目部出资及分红比例

出资人

昭化区

市本级

剑阁县

苍溪县

利州区

合计

出资额

229

161

151

90

14

645

出资及分红比例

35.5%

25%

23.4%

13.9%

2.2%

100%

8.3.3收益分配

1)资源性收入。渔业公司缴纳的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全部上缴市财政,市财政统筹安排使用,按渔业公司股权比例拨付给相关县区。

2)经营性收入。渔业公司经营所得利润,分项目部核算,按《公司法》规定提取不超过10%法定盈余公司积累后,按市、县区投资比例进行分红。

8.3.4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市、县区资源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作为库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两湖移民扶持、脱贫奔康、渔政管理、旅游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由市、县区政府分别负责,建立申请、审批、拨付、审计等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8.4监管机制

8.4.1加强资源统筹管理

两湖是跨行政区域的风景名胜区,两湖水资源是市属统一管理使用的国有资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发展生态渔业,要依托市、县区库区管理机构,实行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整合利用,采取政府管理水面、业主经营水产的模式,市、县区政府共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区管理机构共同承担具体的规划、组织和监督管理职责。各行政主体要按统一规划推进,社会各方面和个人须服从统筹安排。

8.4.2理顺管理体制

发展两湖生态渔业,须把强化监管放在重要位置,配强监管力量,加强监管工作。

8.4.3建立联防联控共管机制

渔业生产的安全责任主体是渔业公司,监管责任以县区为主,实行属地管理。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性捕捞以及禁渔期捕渔等非法行为,重奖举报人,充分调动库区群众参与管渔、护渔积极性。严禁自用船只非法捕捞作业,三无船只由所在县区政府负责依法取缔,维护正常的渔业秩序。

8.4.4强化水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各项法律法规,两湖范围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施肥养鱼、投放饵料及生物制剂等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主河道和沟汊支流出水断面水质均须达到类以上。

8.4.5制定管理办法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市政府制定《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管理办法》,对业主的违规经营行为从严管控、从重处罚。

第九章 投资概算、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

9.1投资概算 

两湖生态渔业养殖投资概算共计7.1亿元。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投资方向,属于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可享受国家有关的专项低息或贴息贷款。本规划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采取国家适度扶持引导,业主投入为主。依托市、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实行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整合利用,采取政府管理水面、业主经营水产的模式,市、县区政府共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库区管理机构共同承担具体的规划、组织和监督管理职责;生产、示范项目和基础设施部分由项目实施单位投入启动资金,通过融资或贷款等方式可筹集到差额资金;各项目以企业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政府可以通过项目安排、优惠政策补贴、优质服务等给予支持。

9-1 “两湖生态渔业养殖投资概算表

序号

功能区

项目

投资( 万元)

1

资源增殖区

鱼苗、电栅拦鱼等

1500

2

休闲渔业区

垂钓基地

3850

渔业新村

16000

节庆赛事

2000

3

苗种培育基地

一级繁育核心区

2000

二级繁育基地

9000

三级繁育基地

3000

4

配套基础工程

渔港

2500

水产品加工基地

900

水产品交易市场

600

互联网平台

5000

其他设施

3000

5

品牌打造

包装宣传营销

2000

6

其他

道路、停车场、渔博馆等

20000



合计

71350

9.2效益分析

9.2.1直接经济效益

1)渔业产值。两湖经营性水域面积共计160 km²(白龙湖57 km²,亭子湖103 km²),初期需投放各类鱼苗800万尾,其中滤食性鲢、鳙鱼苗约500万尾。通过每年的捕捞监测情况,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轮捕轮放增加单位渔产力,滤食性鱼类鱼产潜力为5000 t,第三年起,每年捕捞量为3000 t;有机鱼平均价格按20元每公斤计算,总产值为6000万元。鱼苗成本2000万元,管理成本一般按总产值15 %计算,约600万元。加上其他鱼类的收入每年纯利润可达3500万元。两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年可实现产值2520万元,实现利润800万元。

2)休闲渔业产值。两湖观光客流量共计200万人次每年,按人均观光休闲和餐饮住宿消费400元计算,年旅游产值可达8亿元。两湖共建钓台3850个,按照每个钓位每天收费80元计算,计费时间按有效经营时间200/年计算,垂钓平台收入可达6160万元每年。

3)渔业加工产值。两湖水产品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可达2000 t,按加工利用率80 %计算,加工水产品平均价格按40元每公斤计算,年加工产值可达8000万元。

2021年,预计每年两湖生态渔业总产值可达10亿以上。

9.2.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市最具实力的有机认证水产品养殖区。每年可向成都市、兰州市、西安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大量高品质水产品,同时提供相关生产技术及其培训指导;成为市农业技术集约化生产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培训、辐射基地。项目建成将直接增加两湖移民就业,大幅提高约5000户沿岸居民的年均收入,对稳定当地的社会治安将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养殖技术示范、培训和指导,推广带动市水产养殖业提档、升级;项目建成后的渔业产值较目前增加100倍以上,库区沿岸居民纯收入翻一番,户均年收入平均可达3.54.5万元。

9.2.3生态效益

两湖生态渔业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工增殖放流,有利于促进两湖鱼类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二是建设生态渔场,可明显改善两湖水质达到以鱼养水的目的;三是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因子,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功能,鱼类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水产品,通过人们捕捞行为将营养物质以水产品形式带出库区,减轻水体氮磷营养物质负荷,最终减缓水的富营养化进程;四是由于采取有效的增(养)殖措施,使库区鱼类组成和饵料生物资源相适应,鱼类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质净化和生态平衡。

9.3风险分析

9.3.1市场风险

由于供求关系和价格因素给渔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渔业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完全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渔业信息的披露机制,生产者缺乏必要的信息指导和交流。仅参照上一生产周期的市场价格确定养殖品种和规模,往往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导致水产品的供给大起大落,影响生产者收益。

市境内目前水产品的生产量很低,人均占有量很少,水产品供应原依靠白龙湖网箱养殖,目前网箱已全面取缔。因此两湖生态养殖水产品将主导市场,风险较小。

9.3.2自然风险

两湖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干旱、大风和山体滑坡等。其中危害最大,发生频率高的是暴雨洪涝;如两湖涉及的2个水电站泄洪前,须提前告知市农业局和渔业公司,做好对应的应急预案。实施生态渔业规划时应进行充分的考虑,可将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自然风险较小。

9.3.3人为风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嘉陵江水环境保护,采取系列措施加强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沿白龙江上游两岸各县、乡镇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直排生活污水,暴雨后白龙江中满目垃圾团,流入白龙湖后沉积下来,青川县每年要从白龙湖打捞垃圾3000余吨;嘉陵江上游多市县乡镇采矿、修建产生的废料和泥沙顺流而下,导致嘉陵江水浑浊度经常严重超标,市中心城区供水直接取自嘉陵江,有时因水体过度浑浊而被迫停止供水,平均每年要遭遇23次上述情况。因此,协调建立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跨界联动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环境监督监测及信息通报机制,实施全域内全面、系统、统一的治理保护措施和方案。

9.3.4技术风险

渔业公司要引进高等院校专业人才,逐步建立独立实验室和技术队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聘请国内水资源保护和水产专家作技术指导,建立两湖渔业发展院(博)士指导站,常年监测两湖水域水质,评估鱼产力,制定科学放养方案,为两湖生态养殖提供科学的养殖方式、养殖品种、生物技术、加工流通、病害防控、渔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因此,本项目技术风险较小。

9.3.5决策风险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或误导,也可能因为生产经营者缺乏科学决策的知识与能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在两湖渔业管理机构内建立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可依靠专家的力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风险。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稳定风险,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保障配套设施建设顺利进行,促进湖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

9.3.6生态风险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增养殖鱼类不慎使一些外来种进入库区,造成湖区鱼类种质污染,危及自然种群的安全。因此本规划对两湖增养殖的外来种,须经国内水产科研院所进行科学评估,并加强渔业主管部门监管,以及每年鱼类资源的动态监测,将生态风险降到最低。

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0.1生态环境现状

10.1.1环境现状分析

1)白龙湖

按照《广元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要求,白龙湖规定水功能类别为根据《2017年上半年广元市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 白龙湖:白龙湖坝前断面水质为优,达到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达到类标准。

2)亭子湖

按照《广元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要求,亭子湖规定水功能类别为类。根据《2017年上半年广元市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 嘉陵江干流:水质为优,达到类标准,入境断面八庙沟断面水质为优,达到类标准,上石盘断面、出境断面张家岩水质均为优,达到类标准。

10.1.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此次规划采取大水面生态养殖,养殖品种为滤食性鱼类鲢和鳙,同时投放经济鱼类青虾和银鱼,主要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对水库水质将起到很好的调节和改良作用,对两湖水环境无影响

10.2主要影响分析

10.2.1废水排放处理

规划范围内污水经深度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20)及景观用水标准(GB/T18921-2002)后,全部回用。定期打捞水上垃圾,清洁河道。取水口500m范围内为一级保护区,禁止机动船只通过和堆放垃圾。排水口由市环保局定期进行人工抽样监测。

10.2.2固体废弃物处理

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软硬两手抓。1)依靠公众环保措施,通过教育和宣传达到较少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的现象;2)建立游人和渔家乐专用固体废弃物收集点,专人专职定期定点回收,防止造成白色污染。

10.2.3大气污染防治

充分利用电力及其他无污染能源,取代煤、油、木材等有污染能源;规划区域内严禁设立排放烟尘的设施;限制规划区域内的机动车数量,同时将两湖范围内的所有游船均改为电动,减少大气污染。

10.3主要保护措施

10.3.1严格控制养殖品种和规模

两湖生态渔业养殖按人放天养模式,以投放滤食性鲢、鳙为主,草鱼、鲤和鲫等杂食性鱼类和底栖鱼类为辅的鱼苗,同时投放经济鱼类青虾和银鱼,使水体生物链和物质、能量循环处于最佳状态,上述鱼类通过摄取水中浮游动(植)物和有机碎屑,自然繁殖和生长,禁止投放一切水产投入品,以及开展网箱和施肥养殖,并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控制面源污染和污水排入,达到改善水质和提高鱼品质的双重效果。

目前主养鲢、鳙理由:1)鲢、鳙的食物来源为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有效遏制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生物生长,从而净化水质,修复水体生态环境;2)鲢、鳙属四大家鱼,消费市场大,经济价值高,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且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易捕捞,抗病力强,在大型水体中生长速度快;3两湖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鲢、鳙的生态放牧式养殖。按照投放计划,嘉桓渔业公司每年将向两湖投放鲢、鳙约200kg500万尾)。

除放养鲢、鳙之外,还将根据规划,通过亭子口增殖放流站和在沿湖建设的一、二级苗种培育基地,每年向两湖投放中华倒刺、华鲮、白甲鱼、岩原鲤、长吻等各类珍稀鱼类40万尾以上,草鱼、鲤、鲫等适钓鱼种100万尾以上。市、县区农业部门每年也会增殖放流1000余万尾各种小规格鱼苗,从而完善水域鱼类群落结构,下一步还要根据水质情况择优放养综合效益高的适当品种。

10.3.2强化养殖管理

按照有机认证水产品生产的要求,合理投放规格鱼种,并加强日常管理;用于管理的设施应当符合:渔船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配套的生活用船,须结构牢固,外观整洁美观,配备消防、救生设施。

10.3.3加强水库水质的动态监测

农业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为水库主要污染来源,在查明水库集雨区、耕地面积、工业废水种类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污染物种类、数量对水质影响的监测评价,因此须委托给专业研究机构每年对两湖进行水体理化性状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监测,结合水文气候等资料统筹分析归纳,提交相应的两湖水环境监测报告,并提出水质管理与调控对策,供当地主管部门参考决策。

对渔业发展而言,以氮、磷循环为主线,强化生态渔业对水质影响机理与效应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两湖生态养殖区水质的跟踪检测,做好预报预警,一旦发现两湖水质情况发生变化,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缓或治理。

10.3.4加强渔政管理

两湖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较高的生产力,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湖区利用方面要严格本着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增殖式的开发,开发式的保护等原则进行合理的开发。建立健全并落实生态渔业渔政执法管理机构。

生产管理监督:监督湖区生态养殖种类、苗种质量、数量及比例等,防治因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湖区鱼类种群结构变化和生态平衡等问题的发生。

湖区鱼类养殖生产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格禁止肥料、净水剂及其它国家禁止使用的水产投入品。确保湖区水质安全,达到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10.3.5加强陆上配套工程的环评工作

实施两湖的大水面生态养殖,需要陆上配套工程的支持,如渔港、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垂钓基地等,上述陆上配套工程在实施前须做好环评工作,同时实施后应做好环保监管工作。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11.1质量品牌工程

产品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希望,品牌的形成包括:1)生产环境:生产有机认证水产品的水域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苗种质量:两湖投放的鲢、鳙、草鱼、鲤、鲫和珍稀鱼种均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并且鱼种投放的资格审查、产地检疫、现场验收、公众监督等程序公开透明,全程接受市、县区渔政部门、湖区管理部门和投放地乡镇政府的监督和检查验收;两湖群众投资建设的二、三级鱼种繁育基地建成后,两湖渔业公司将按照市场价格优先收购其合格鱼苗。3)捕捞作业:两湖水产品捕捞采取联合渔法,不受水域类型和底型限制,渔获物新鲜集中,伤损率低,属于目前捕捞鲢、鳙等中上层鱼类的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捕捞方法;即在湖区的某一水域,通过拦网、赶鱼工具及刺网类渔具的配合作业,有计划、按程序将分散在该水域处的鱼类依设计的方向、路线,赶进预先设置好的定置张网中,达到集中捕鱼的目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使用拦网、赶网、刺网,目的只为拦鱼、赶鱼和架设鱼的通道,不起最后的捕捞作用。4)储存运输:用于活鱼储存、运输的暂养池、车辆、容器等要清洁卫生。建立生态渔业标准体系,从养殖环境、养殖水体、苗种投放、养殖过程、鱼病防控、起捕储存、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资源共享的思路,抓好有机产品认证。统一生态有机鱼质量标准,做好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营销,申报生态有机鱼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创建并打响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有机鱼品牌。

11.2人才培训工程

为确保两湖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促进移民转产就业,需要对渔业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包括:捕捞技术、渔船操作、生产、加工、服务技能、安全意识等培训,以提高其技能和素质。通过培训,到2020年,湖区渔(移)民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90%以上,其中40%达到技工水平;每年推广应用12项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对渔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主要依托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淹没区农民、渔民、基层农技干部进行培训,主要进行水产养殖、捕捞、加工、储运、餐饮服务等技能技术培训,每年培训渔业技工1500人次县区乡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和渔业管理干部50人次。

11.3监测网络体系

2020年前,重点依托广元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实验基地建设一个对两湖增殖放流监测及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设4个监测点,中心站的建设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能完成库区增殖放流监测及渔业环境监测任务,并为下属同类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仲裁工作。

2020年前,湖区建设集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病害防治体系于一体的(简称二合一检测站)站点4个,形成监测网络。

中心站完善1个实验室200 m2,配备监测设施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依托青川县、昭化区、苍溪县和剑阁县农业局分别建设1100 m2的实验室,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建成配置手段基本先进、反应迅速的技术推广和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站,实现对辖区内渔业病害、水产品的检测和放流鱼类的检疫。

11.4管理服务体系

1)技术队伍

一是两湖沿岸渔业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养殖户技术人员队伍。结合水产技术推广及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对沿岸全体渔业技术人员综合培训,提高对两湖水质管理、鱼病防控、快速诊断等技术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切实加强对渔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对重点养殖大户,邀请大专院校专家授课,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解决养殖户的技术问题。

2)专业管理队伍

建立以嘉桓渔业公司为主的管理队伍以渔政为主体,以公安为后盾,以乡镇、村为支撑,执法与护渔相结合,分片管理与资源专管相结合,水面管理与市场监管相结合,群管与专管相结合,日常管理与快速反应相结合,目标考核与监督检查相结合。

11.5科研技术体系

由于两湖开展人放天养的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一方面通过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放流,前期自然增殖恢复与人工放流并举,后期根据库区鱼类种群资源及种群结构变化情况,因时因地调整放流规模、种类;另一方面在两湖主库区投放以鲢、鳙为主的放牧品种,辅助投放经济鱼类-银鱼,以及在两湖不通航的支流库湾通过电栅拦鱼生态养殖的方式进行,以鲢、鳙为主要放牧品种,辅助名优水产品-青虾和银鱼,以鱼养水达到水质改良和渔业生产的双重效果。开展以下4个方面的科研工作,根据掌握的两湖水生生物演变趋势,特别是鱼类资源的变化,为了下一阶段科学的指导两湖生态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1)在两湖投放第一批生态养殖苗种3年后,每年通过水生生物采样和现场捕捞,对两湖水生生物生产力和鱼类资源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评价。

2)加强对两湖原分布的土著经济鱼类进行移养驯化,突破全人工繁殖技术的难题,最终将培育的大规格苗种增殖放流到两湖,补充自然种群。

3)对目前两湖的优势物种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可作为休闲垂钓的主要品种,如白龙湖翘嘴红

4)每年加强对两湖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放流品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做好相应遗传基因的保存,以待后期对两湖鱼类资源量变化提供充分的基础数据。

第十二章 品牌建设

12.1 市渔业品牌发展现状

市品牌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中,白龙湖水产基地被农业部列为中国绿色食品示范区绿色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鳙鱼、大小银鱼、江团、青虾、江黄五大类10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水产品认证,汉王山娃娃鱼、青竹江娃娃鱼和白龙湖银鱼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2.2 “两湖渔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2.2.1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白龙湖有机鱼品牌虽然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品牌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有限,鱼产品受到规模、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经营分散、养殖数量有限,产业规模不够大,总产量还不高;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能力不强。

12.2.2加工产业链有待延伸

市整体还缺少水产养殖类大企业、大集团。虽然大小银鱼、江团、青虾、江黄等鱼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产品总量不够,精深加工力度不够,附加值有待提升。

12.2.3品牌塑造缺乏后劲

    “两湖渔业品牌主要集中在产品品牌认证打造等环节,对品牌文化总体塑造方面投入较少,虽然近两年举办了亭子湖青牛峡休闲垂钓大赛白龙湖首届国际垂钓节,同时把体育比赛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等,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宣传广告投放少,品牌文化的总体知名度还不高。

12.2.4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目前,两湖渔业品牌发展缺乏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宣传的高级营销人才,不利于品牌的整体塑造。

12.2.5宣传推广资金欠缺

    两湖生态渔业达到正常生产规模前,需要资金投入向省内外进行宣传推广,广元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资金和政策倾斜,充分保证渔业公司前期的工作经费。

12.3 “两湖渔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12.3.1增加产品企业竞争力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水产品市场受到国外水产品企业的冲击,市场竞争加大;另一方面,国内水产品企业不断改革壮大,水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大型企业与优质品牌,如千岛湖牌有机鱼阳澄湖大闸蟹獐子岛等。此外国内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已由对数量的需求转移到对质量的需求,水产品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品牌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通过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有力地提升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水产品市场将进入真正的品牌时代

12.3.2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随着消费者认知的转变,品牌已经成为人们判断和选择水产品的首要因素。由于水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消费者购买水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品牌是水产产品质量的保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忠诚度,所以水产品品牌建设通过节省消费者购买时间、降低了选择成本,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顾客让渡价值。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得到提高,营销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将大幅提升。12.3.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水产品的品牌往往是一个品牌可带动一个区域。地理标志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是一种公共产品,促成了地理标志水产品在其可生产区域内的集群效应,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12.4“两湖渔业品牌塑造定位

两湖生态养殖的鲢、鳙、大小银鱼、青虾、鲫鱼、南方鲇等商品鱼申报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注册商标,打造西部地市一流纯天然、纯野生有机鱼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生态鱼庄、游钓业、旅游观光业的大发展,显著提高鱼产品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

12.5“两湖渔业品牌体系结构

12.5.1 品牌结构模式

形成一主多辅的产业品牌,一主是一个区域域公共品牌,作为主要品牌,即四川·广元—中国西部水产强市。

多辅是围绕西部水产强市公共品牌建立多个子品牌,即两湖养殖基地品牌白龙湖和亭子湖生态渔业基地;市场品牌西部地区水产品综合市场,西部地区水产电商示范区;有机鱼品牌鲢、鳙、银鱼、青虾等;旅游品牌旅游观光、餐饮文化、节庆赛事等餐饮类、旅游类、文化类相关衍生品牌。

设计形成两湖渔业品牌系统,包括一个LOGO专用形象标志;一个产业宣传册;一个广告宣传一个统一包装;设计一套产业包装识别系统。

12.5.2 品牌塑造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完成两湖有机鱼产品认证,同时申报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注册商标,创建四川省著名商标12枚,新增四川省名牌产品12项,大力培育广元市水产业的区域品牌的社会影响力。1)全面开展广元市两湖渔业品牌在西部地区的宣传推广工作;2)实现省内及邻省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车亭、灯箱、楼宇、旅行社、交通、航空等领域的广告覆盖。

12.5.3 品牌宣传推广主要措施

1)构建品牌识别系统,打造水产产业品牌

市政府策划主办广元市两湖有机鱼品牌创意设计征集,设计出水产业品牌“CIS系统。为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提供特色化、可识别性的图案标识。

设计两湖有机鱼品牌的理念识别系统(MIS)。包括产业品牌的发展目标、发展使命、发展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的系统总结,加强外界对产业品牌发展理念的了解和认识,制定一系列关于推广水产品牌的政策措施和宣传工程。

设计两湖有机鱼品牌的行为识别系统(BIS)。根据产业品牌发展的目标、理念和思路,设计一套品牌运作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包括使用范围、品牌形象大使的选择、宣传的具体方式等,塑造水产独特形象,以达到识别和宣传的目的。

设计两湖有机鱼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VIS)。“VIS”由文字和图形组成,包括LOGO、宣传册、宣传广告等一系列配套体系。在开展两湖品牌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对两湖有机鱼产品概念和品牌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构思出品牌的表现方式,包括区域品牌名称、内涵、符号、字体、色彩、形象代表等。

2)成立品牌管理机构,推介 两湖渔业品牌

成立品牌管理机构。未来五年,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市水产产业发展负责人和著名专家组成,组建市水产品牌发展委员会,指导市两湖有机鱼品牌的塑造。

设立市两湖渔业品牌发展资金。专人担任品牌项目经理对两湖品牌、产地品牌、企业品牌进行管理和宣传。也可以利用外部品牌管理专业机构介入的方式,聘请这些机构担任品牌管理与部分执行工作的代理人,帮助做好 两湖渔业品牌的策划和宣传。

3)实施渔旅联动策略,提升两湖渔业品牌认知度

与市内旅游对接。首先,两湖渔业牌宣传应与市内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各景区设置两湖农特产品超市,开展两湖水产生鲜和加工品售卖宣传;其次,结合市水产文化,策划举办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多渠道两湖渔业品牌宣传推介;定期组织专家、画家、摄影家到库区摄影采风,深入美丽乡村和库区进行创作,定期举办两湖渔业的摄影展和学术研讨会议,扩大市生态渔业的品牌影响力。

组团参加国内外交易博览会,扩大两湖渔业品牌影响力。政府部门积极组织水产企业参加每年的渔博会、农博会等,以水产企业参展团形式抱团集中对外进行品牌宣传和展示,扩大两湖渔业品牌知名度。

4)宣传有机鱼产品的保健价值,树立两湖品牌健康新形象

鉴定两湖有机鱼产品的品质,进行权威认证。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将逐步建立在绿色有机、健康养身等方面。因此,要整合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价值,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并进行权威认证,提升两湖有机鱼品牌的健康、文化、养生的高度,塑造绿色健康新形象。

突出鲢、鳙、银鱼和青虾等水产品保健功能。中医认为银鱼味甘、性平、补虚、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疾患。目前,国内市场银鱼畅销海外,日本人尤爱之,称银鱼为鱼中人参,视作稀世之珍。银鱼入肴是席上珍馐。看之,色泽赏心悦目;闻之,鲜香诱人,口舌生津;食之味美可口,齿颊留香。青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同时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5)打造餐饮河鲜文化,塑造两湖餐饮休闲品牌

通过农产品溯源体系激发消费者的旅游兴趣,吸引游客到市旅游消费,进而通过旅游带动水产品的消费;将线上景区产品销售与线下两湖特色餐饮相结合,推出两湖有机鱼特色套餐、全鱼宴、鱼火锅等,打造特色水产餐饮品牌,每年举办两湖河鲜节及餐饮大赛,开展网络和口碑宣传。

12.5.4 产品营销方案

1)到岸收购。针对部分经销商采用到岸收购方式,销售产品以鲢、鳙为主,其余品种附带销售。

2)设立有机鱼专卖店。于成都、重庆、广元等城市大型水产市场建立有机鱼专卖店,每日定量销售,每个区域设置两个门店,每个门店设立专业销售人员,负责店面销售工作及批发产品的收发货工作。

3)品牌市场销售。各区域暂定一人负责该区域品牌销售工作,集中开发规格统一的高端定位市场渠道,包括酒店、餐馆、企事业单位大型食堂、大型商超等消费主体的开发。

4)开发固定代理商。于成都、重庆、广元等城市开发两名及以上渠道资源丰富的代理商进行合作,销售公司产品。

5)多方合作。与重庆三峡渔业、成都通威集团、农联集配中心进行合作。

合作重庆三峡渔业公司。采用合作经营门店方式,一方面向通威供货,一方面进行产品批发零售,产品冠嘉桓品牌,标明供货商为广元市嘉桓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产地为白龙湖亭子湖。

合作成都通威集团。公司作为品牌供应商、产品供应商应为嘉桓渔业,产地为白龙湖、亭子湖。主要面向成都各大商场、酒店、超市、行政单位、企业。运输由通威集团到库区运输,或指定第三方运输。

合作农联集配中心。公司作为品牌产品,利用农联集配中心进行配送高端定制客户,市政机关单位等,产品由库区配送至农联集配中心。

第十三章 小结

两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种苗培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储运销售、休闲旅游三次产业融合、协调互促的生态渔业发展体系,带动白龙江、嘉陵江山水生态画廊和绿色、开放经济走廊建设。

13.1打造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有机鱼品牌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资源共享的思路,抓好有机产品认证。统一生态有机鱼质量标准,做好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营销,申报生态有机鱼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创建并打响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有机鱼品牌。

13.2建设苗种繁育体系

立足本地,面向西北,加快鱼苗鱼种培育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鱼苗鱼种扩能和实验研究。力争广元市鱼苗鱼种培育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之一。

13.3构建加工及流通体系

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强、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建设水产品大型冷冻库和鲜活品交易市场专区。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保障鲜活水产品畅购畅销。

13.4发展休闲低碳旅游配套产业

市白龙湖管理局牵头规划休闲、低碳旅游配套产业,与两湖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库区生态环保、旅游、渔业、交通、扶贫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加快启动各项配套产业。在幸福岛、太阳湾、沙州、江口、虎跳、鸳溪等重要节点规划建设渔业观光基地和精品渔庄、渔家乐集中区,适时举办各类捕捞活动,以旅游观光和餐饮拉动市场消费,促进休闲旅游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休闲低碳旅游配套产业,增加湖区百姓就业机会和致富渠道。

综上所述,在严格保证两湖水质良好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渔业的优势:1)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渔业经重营所得利润将点投入对沿湖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2)可就近务工。生态渔业的种苗投放、日常管护、成鱼打捞、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除一些特殊岗位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之外,原则上嘉桓渔业公司会尽量使用库区劳动力。湖区群众可就近务工获取劳动报酬。3)扶持发展配套产业。两湖生态渔业最终将建成种苗培育、水产养殖、成鱼捕捞、精深加工、储运销售、休闲旅游三次产业融合、协调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可给沿湖群众带来大量创业和就业的机会。4)项目帮扶。沿湖农户可充分利用现有和新挖掘的山坪塘、堰塘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鲢、鳙种苗二、三级培育,嘉桓渔业公司将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并优先收购。对沿湖农家乐、渔家乐、精品渔庄等服务行业进行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打造,市、县区相关部门将对其厨师提供免费烹饪培训机会,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鲜活鱼让其经营。5)举办赛事活动吸引游客增加经营收益。通过举办搏鱼大赛、捕捞节等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高两湖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休闲、垂钓、娱乐,从而增加当地群众销售土特产品、经营农(渔)家乐、酒(饭)店收益,全力打造休闲渔业品牌。

最终带动两湖百姓增收致富,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渔业发展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路子,将两湖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2月6日印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24 blhglj.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坝新民街266号联系方式:0839-3270880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3号蜀ICP备09004036号-1 网站访问总量:7371556人次